张绣更是因为和杨奉不和,才加入了李、郭的一方。李璋一句话等同打脸一般,把这个光杆司令说得有些下不来台。
董承见杨奉卡壳,也开口说道:“李中郎此言差矣,雒阳虽是破败,终究是大汉帝都,岂可因宵小作乱便弃之不顾?董某观之中郎麾下士卒颇为精锐,此时正应护驾返都,扫除污秽,又岂可在此徘徊不去?”
这便是那个受“衣带诏”要杀曹老板的国丈董承,历史上刘协顺利返回雒阳之后,便是这位董国丈担心韩暹、张杨居功自傲,难以驾驭。才密诏曹操入雒阳,最后把天子迁往了许县,重新建都。后边又发现比起前边这些阿猫阿狗,曹领导才是头猛虎,又寻摸着机会要杀曹领导。
想到这人的事迹,李璋打心底里偷笑了一下,行礼说道:“董将军所言甚是,璋亦有扫除宵小的心思,所以才在此整编士卒。否则这几千疲兵,如何能敌司隶上下数万虎狼?李璋生死事小,若牵连陛下及诸公,璋万死莫赎。还请将军见谅一二。”
无论这两人如何说,兵在李璋手里头,只要皇帝不下旨意逼自己,一兵一卒也休想离开这野王城。就算你去找张杨,得到的结果也会是一样,现在的张太守巴不得去抱曹领导的大腿,对李璋更是唯唯诺诺的好生驯服,自己不发话,张杨他敢动一兵一卒来帮你们俩,这便是再一次要曹操翻脸了。再说了,即便要翻脸靠野王里头那几千兵马,要和李璋手下的三营对杠,还不如从城头上跳下去死得痛快一些。
无意义的争论了一个上午,刘协身处其中也没有搭上半句话,只是继续充当老好人,两边活活稀泥,最终也没得到李璋一个返都的准信。
这年轻天子心里头其实明白得很,杨奉、董承二人虽是坚持自己是忠于皇室,但是也不过是接着皇帝的名头增加自己的政治资本。而李璋明显是在曹操打工,他的老板不发话,他没有理由做超出自己本职工作的事情,能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千里勤王,已是非常不易了,拉拢这样的一个人为自己所用,远比杨、董这些只会张牙舞爪,一上阵就拉稀的人要靠谱得多。
“诸位贤卿所言,皆有道理。今日朕已疲乏,返都之事,来日再议吧。”
裁判吹了终场哨,嘴炮的双方只得乖乖离场。
李璋离开太守府,心里头还是隐隐生出了担忧。今天一场口舌之争自己看上去是占了上风,但也把杨奉、董承两人给得罪了。二人毕竟跟随皇帝时间更长,和各方势力也有交集。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董国丈可是连曹老板也想做掉的人,真不好说自己再这样硬拖下去,会落得个什么样的下场。
天子得手之后,已是第一时间给陈留去了信息,请老板派兵来接应。时间也已过了小半个月,兖州的兵马却迟迟未见,要是直接靠手下这几千人把皇帝带回兖州去,无疑是替曹老板担了这个挟持天子迁都许县的恶名了。以后要是老板找个由头来收拾自己,这个便是一个很好的大帽,擅作主张,劫持皇驾,足够杀自己十遍八遍了。
喜欢。
第一百五十四章 抢生意(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