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章 茶香遗韵,匠心重生[2/2页]

天山脚下石榴红 黄氏育书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此投入时间和精力。
     林砚站在茶馆门前,望着稀稀落落的人影,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但他没有放弃。
     因为在他心里,那一把铜壶,不仅仅是过去的遗产,更是未来的钥匙。
     林砚站在社区办公室门口,望着贴在墙上的会议通知。
     风穿过窄巷,掀起一角纸角,像是无声的嘲讽。
     夜色渐渐沉下,茶馆门前的青石板泛着凉意。
     他回到老茶馆时,天边最后一抹霞光正从屋檐滑落。
     炉灶已经冷了,铜壶静静地摆在柜台上,在昏黄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他的手指轻轻拂过壶身,那上面斑驳的纹路仿佛在诉说无数个夜晚的故事——
     那些爷爷曾讲述过的、关于十个民族如何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故事。
     第二天清晨,茶馆里早早燃起炉火。
     林砚将长椅排好,桌上放了几碟干果和奶茶。
     他特意请人帮忙做了块简易黑板,上面写着“共商共建·喀什老城区复兴计划”。
     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棂时,门外终于有了脚步声。
     是几个年迈的老街坊,迟疑地站在门口,眼神复杂。
     有人低声嘀咕:“这孩子是不是疯了?现在谁还愿意搭理这些破砖旧瓦?”
     但也有人默默走进来坐下,目光落在林砚身上。
     林砚没有急于开口,而是先为每人斟上一碗热腾腾的奶茶,随后才缓缓说道:
     “我知道大家觉得老茶馆、老手艺都快成了废墟,但它们不是负担,是我们祖辈留下来的文化根基。如果今天我们放弃了,将来的孩子们问起‘我们是谁,我们将无言以对。”
     他说得很轻,却句句落地有声。
     他讲起了自己在大学的研究,讲述了非遗传承的意义,又谈到了文旅结合的可行性。
     他甚至拿出了几份模拟的文创产品设计稿,展示给大家看。
     “如果我们能把艾德莱斯绸、哈萨克刺绣、维吾尔木雕这些技艺变成旅游体验项目,不只是让游客看看,还能亲手参与,你们觉得会不会有市场?”
     会场沉默了很久,没人回应。
     正当林砚感到一丝无力时,角落里忽然传来一声清亮的声音:“我可以把我妈妈留下的刺绣图案拿出来,给大家看。”
     众人纷纷转头,只见一位中年妇人站起身来。
     她身穿传统哈萨克族服饰。
     是阿帕·热合曼。
     她的声音不大,却如一滴水落入死寂的湖面,激起涟漪。
     “我妈妈临终前,把一整本刺绣图谱交给我,说这是我们家族三代人的心血。我一直没敢动,怕弄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的人,“但现在我想,也许,该让它重新活起来。”
     这一席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众人心中的门缝。
     有人开始点头,有人低声交谈,气氛慢慢活跃起来。
     他轻声自语:“这才只是第一步……”
     茶馆门前的石榴树随风轻摇,果实初红,似有希望正在悄然生长。
    喜欢。
  

第3章 茶香遗韵,匠心重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