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5章 古城匠心,铜韵新生[2/2页]

天山脚下石榴红 黄氏育书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小时,直播进入高潮。
     阿依夏用维吾尔语讲述铜壶上的花纹寓意,从石榴到葡萄,每一种图案都藏着民族融合的象征。
     她声音温柔而坚定,仿佛在为这片土地低吟。
     林砚接过一把旧铜壶,现场演示爷爷当年修补的手艺,手法娴熟,动作如行云流水。
     他的每一个锤落,都像是敲击在时光深处的记忆之上。
     赛福丁轻拨琴弦,冬不拉的音符缓缓流淌,如同月光洒落在喀什老巷的青石板上,温柔又辽远。
     当最后一段视频结束,直播点击量突破百万,订单数量定格在1028单。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和欢呼。
     古丽娜尔激动得跳起来,张婷紧紧抱住阿依夏,赛福丁露出难得的笑容。
     而在人群最外围,马强默默转身,消失在夜色之中。
     就在大家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赵磊匆匆赶来,脸色有些兴奋也有几分急切:“平台刚刚开了紧急会议,我们想邀请你们入驻‘非遗好物专区,做重点推荐。你们有没有兴趣?”
     林砚还没回答,阿依夏已惊喜地睁大眼睛。
     他看着眼前这群人,听着他们热烈讨论未来可能的合作方式,心中已有答案。
     但他没有立刻回应,而是走向老茶馆门口,望着那盏随风摇曳的红灯笼,低声呢喃:“这只是第一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夜风吹过,灯笼轻晃,仿佛也在回应。
     一个新的计划在他心中悄然成形——“铜器联盟”。
     他要将整个喀什老城区的铜器匠人组织起来,统一品牌、设计与发货流程,并设立“喀什铜器”认证标识……
     但此刻,他还不能说出口。
     因为这场直播只是起点,未来的路,才刚刚开始。
     夜色渐深,老茶馆门前的红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曳,映照着林砚沉思的脸庞。
     人群早已散去,只剩下几人还在低声交谈,兴奋与疲惫交织。
     “一百万点击量,一千多个订单。”赵磊拿着手机反复确认,“平台方面很重视,‘非遗好物专区是今年的重点项目,你们要是愿意入驻,流量和资源都会倾斜。”
     阿依夏眼中闪烁着光亮:“真的可以吗?我们连包装都还没统一。”
     “问题不大。”赵磊笑了笑,“我们可以先提供基础模板,等你们内部流程稳定后,再逐步优化。”
     林砚听着他们的讨论,思绪却已飞得更远。
     如何把喀什老城区分散的手工艺人组织起来,形成规模效应,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他缓缓开口:“我想组建一个‘铜器联盟。”
     众人一愣,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他身上。
     “喀什的老铜器匠人很多,但大多是各自为战,没有统一品牌、设计和发货流程,产品也缺乏辨识度。”林砚语气坚定,“如果我们能整合起来,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销售渠道,不仅能提升品质,还能让外界更容易记住‘喀什铜器这个名字。”
     赛福丁抬起头,眼神中透着惊讶和一丝敬佩。
     他是年轻一代中的学徒,年纪小,手艺却已初见锋芒。
     他的父亲艾买提大叔听后点了点头:“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
     “我们会设立‘喀什铜器认证标识,只有通过审核的匠人才能使用这个品牌。”林砚继续说道,“同时,我也会邀请一些有经验的设计团队来协助改良款式,让传统工艺更能贴近现代生活。”
     “那包装呢?”阿依夏忽然插话,“我觉得光靠纸盒太普通了,如果用艾德莱斯绸做包装,是不是更有特色?”
     “好主意!”林砚眼睛一亮,“不仅如此,还可以开发一些结合刺绣与铜器的生活用品,比如铜制香炉配刺绣盖布,或者铜壶搭配丝绸围巾……这样既能保留传统元素,又能吸引年轻人。”
    喜欢。
  

第75章 古城匠心,铜韵新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