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0章 水渠新梦,丝路花雨[2/2页]

天山脚下石榴红 黄氏育书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他望着远处仍覆盖着薄沙的玫瑰田,心中第一次有了踏实的感觉。
     一个月后。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田间,玛丽亚姆蹲在一株玫瑰苗旁,轻轻拨开叶片,露出一簇新绿的新芽。
     “它们活下来了。”她喃喃地说。
     身后,林砚缓缓走近,脚下的土地已经不再是松散的黄沙,而是夹杂着些许湿气的黑褐土壤。
     “接下来,我们该让更多人看到这片花海的意义。”他轻声说。
     而在不远处,村民们已经开始搭起临时木架,为即将到来的第一场活动做准备。
     清晨的玫瑰田被一层金色的薄雾笼罩,晨露尚未散尽,空气中浮动着若有若无的香气。
     林砚站在田边临时搭建的木台上,望着陆续到来的游客和学生们,心里那根绷了快一年的弦终于松了下来。
     这是喀什老城区“活态文化街区”启动以来,第一场以非遗为核心、结合文旅与电商的体验活动——“玫瑰采摘节”。
     从一个月前在村委会讨论方案开始,林砚就清楚这不仅是一次活动,更是一个信号:如果能成功,就能让更多人看到这片土地上的潜力,也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
     “来了来了!”玛丽亚姆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
     她举着一面小旗子,带着一队穿着校服的学生跑进场地。
     孩子们兴奋地四处张望,有几个已经开始蹲下来嗅花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阿依夏也到了,一身维吾尔族传统服饰,手中抱着几个绣工精致的小布袋,那是她连夜赶制的第一批玫瑰香囊。
     艾德莱斯绸在阳光下泛着柔光,石榴花纹在花瓣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活。
     她将香囊摆上展示台,还没来得及介绍,就被几位外地游客围住询问。
     乌拉音带着孙子出现在人群后方,老头背着手,脸上还是那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样。
     但当孩子第一次看见蒸馏器里缓缓流淌出透明液体时。
     他瞪大了眼睛,猛地跳起来:“爷爷你看!花真的变成‘香水了!”
     这句话惹得周围一片笑声,连一向严肃的乌拉音嘴角都微微翘起。
     林砚走过去,笑着问:“村长,你怎么也来了?”
     乌拉音哼了一声,低头看着脚下的泥土:“我来看看你们折腾的这些玩意儿,到底能不能养活人。”
     林砚知道这是对方表达支持的方式,也没多说,只是递给他一杯刚萃取的新鲜玫瑰纯露。
     “尝一口吧。”他说,“比馕饼还解渴。”
     乌拉音犹豫了一下,抿了一口,眼神变了变,最终点了点头。
     上午十点,采摘正式开始。
     游客们戴上草帽,走进田间,亲手摘下一朵朵初绽的玫瑰。
     现场设有讲解区,由志愿者介绍玫瑰种植的艰辛与希望,还有来自伊犁的手工艺人演示如何用最原始的方法提取精油。
     阿依夏则在一旁耐心地教孩子们刺绣基本针法。
     她准备了几块小布片,上面已经画好石榴图案,让小朋友们尝试缝进去几片干花瓣。
     一个女孩认真地穿针引线,嘴里念叨着:“我要把这个送给妈妈,让她每天都有香味。”
     中午时分,第一批玫瑰香囊便已售罄。
     有人在网上留言:“这是我收到最有温度的礼物。”这条评论很快被顶到最高,下面跟着几十条点赞和订单链接。
     林砚站在蒸馏器旁,看着这一切,心中浮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踏实感。
     下午四点,人流逐渐散去,但现场仍保留着热闹的余温。
    喜欢。
  

第80章 水渠新梦,丝路花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