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在上面的发表或是阅读学习,都是对他文学素养的滋养,如同点滴的雨露,汇聚成滋润心灵的溪流。
还有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老师颁发奖金和证书背后的祝福和牵手,那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对他努力的认可,是文艺道路上一份珍贵的馈赠。河南省濮阳市电视台着名节目主持人史林组建文学社的盛情邀请,以及山东记者站建站的艺海丰碑,让冰阳看到了文艺传播的多元形式和更广阔的影响力,也激励着他去为乡土文学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微山湖采访时,第二代乡土文学大师刘浩歌老师的指点和给予的厚望,更是终生难忘。那微山湖的湖水波光粼粼,仿佛也在见证着文学传承的时刻。刘浩歌老师对乡土文学的深刻理解和那份对后辈的殷切期望,化作了冰阳心中沉甸甸的责任,让他时刻不敢懈怠,想要在乡土文学的领域里深耕细作,让更多人了解乡村的美、乡村的故事。
河南省鹤壁经济广播电台老师采录稿件并发放稿费汇款单的鼓励,虽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却让冰阳感受到了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回报,那稿费汇款单承载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艺术路上的认可与支持,是让他继续前行的动力。
当然,在这条文艺之路上,还有那些志同道合的友人。像文学社友人骆驼等一大批文学挚友,他们一起探讨创作、互相鼓励,在彼此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共同度过了许多艰难的时光。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好友,如孙秀峰等,他们虽然身处打工的辛苦生活中,但依然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用文字记录着生活的点滴,他们的故事也成为冰阳创作的素材,展现出生活的真实与坚韧。
还有那每日三百封读者来信,每一封信都像是一颗温暖的心,传递着读者对作品的喜爱、对创作者的期待。网络平台播音主持桃子等同事,用他们的声音赋予文字新的生命,让作品能够以更生动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而中国河子文艺之声枫林等千万读者和听众,他们是最坚实的后盾,是文艺传播的土壤,因为有他们的存在,这一切的努力才有了意义。
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冰阳感慨万千,他深知文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师长、友人、读者和听众的支持,才让他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他坐在书桌前,拿起笔,在日记本上写下对大家的新年祝福,那一笔一划都饱含着真挚的情感。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幸福,祝大家家和万事兴,祝大家工作愉快事业有成!”
随着新年的钟声敲响,2022年拉开了序幕。这一年,他们依然坚守在文艺的阵地上,继续为乡土文学的发展努力着。
春天,他们组织了乡土文学创作班,邀请了许多有经验的老师来给年轻的创作者们授课。课堂上,大家认真听讲,积极提问,那热烈的氛围仿佛让文艺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更快地发芽生长。夏天,他们走进更多的乡村,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给村民们带去书籍,举办文学分享会,让乡土文学真正扎根在乡村的土壤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秋天,他们收集整理了众多优秀的乡土文学作品,准备出版合集,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乡土文学有更广泛的传播。冬天,虽然寒冷,但大家的心依旧火热,围坐在一起讨论着来年的计划,想着如何能够让中国河子文化艺术传媒发展得更好,如何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乡土文学,传承乡土文化。
岁月匆匆,年轮不断增长,每一年的故事都在续写着,每一段经历都成为了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这文艺的时光长河里,他们就像那划船的人,虽然会遇到风浪,但始终朝着前方,朝着心中那个充满文艺梦想的彼岸奋力前行。他们用文字、用声音、用行动,编织着属于自己也属于大家的乡土梦想,在乡村的战线上默默耕耘,为的就是让那片承载着无数情感与记忆的乡土,焕发出更加耀眼的文化光芒,让这岁月年轮里的文艺时光,永远熠熠生辉,成为后人传颂的美好故事。
他们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更多的故事等待着去书写,而他们也将带着这份热爱与执着,在文艺的道路上继续并肩作战,让中国河子文化艺术传媒这棵大树,枝繁叶茂,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为乡土文学的繁荣发展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喜欢。
第46章 岁月年轮里的文艺拾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