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轻轻拂过脸颊,带来一丝湿润的气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还记得咱们以前一起谈论文学梦想的时候吗?”雁子率先打破了沉默,目光望向远方,仿佛陷入了回忆之中,“那时候,我们总想着有一天能让自己写的文字被很多很多人看到,能传递出那些美好的情感。”
我微微点头,笑着说:“当然记得呀,现在想来,那时候的我们虽然稚嫩,但那份对文学的热爱却是最纯粹的。”
雁子转头看向我,眼神中满是认真:“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觉得那份初心还是不能忘。这次咱们重逢,说不定就是命运的安排,让我们可以继续为了文学艺术结伴耕耘呢。”
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是啊,眼前这个曾经熟悉又一度失联的朋友,此刻说出的话,正与我心底的想法不谋而合。“没错,咱们可以一起努力,把这些年的经历、感悟都融入到作品里,说不定能创作出不一样的好东西呢。”
我们开始畅想当下和余生,谈论着可以合作的文学主题,想着如何将乡土文化与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多元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更具独特魅力的文学作品。雁子说起她在艺术雕刻工作中所接触到的那些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的作品,给了她很多关于文学创作上跨界融合的灵感,而我则分享着故乡黄河岸边那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它们有着最质朴的情感,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文学创作的绝佳素材。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雁子带着我走遍了上海的每一个好去处。我们去了静安寺,那香烟袅袅、钟声悠扬的氛围,让人心生宁静,仿佛外界的喧嚣都被隔绝在了寺门之外;又去到了田子坊,穿梭在那充满文艺气息的小巷子里,看着街边各具特色的小店,有手工艺品店、小众书店、创意咖啡馆等等,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氛围,让人不禁感叹这座城市对各种文化的包容与孕育。
随着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之间的友谊也越发深厚,曾经那份年少时的相思之情,如今已然化为了甜蜜缠绵的情暖,萦绕在我们心间。我们不再是单纯地回忆过去,而是更加着眼于未来,期待着能够一起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文学的道路上留下属于我们的足迹。
夜晚,上海的街头灯火辉煌,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灯将我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彼此相伴,却又各自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我知道,这次外滩的偶遇,就像是命运的馈赠,让那段如烟的往事重新泛起涟漪,而我们的情谊,也将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文学创作的脚步,越走越远,越酿越浓,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
回到住处,我坐在窗前,望着这座不夜城的璀璨夜景,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这几日和雁子相处的点点滴滴,心中满是感慨。我拿起笔,在本子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外滩偶遇,情牵往昔,更系未来,愿与君同,以文为径,漫步人生。”我知道,这是我和雁子共同的心愿,也是我们即将踏上的新征程的起点。
日子还在继续,我和雁子开始频繁地交流创作思路,我们计划着先从一些关于黄河与上海的文化对比散文入手,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两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再逐步深入去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融合主题。我们一起查阅资料,一起外出采风,哪怕偶尔有不同的意见,也总能在友好的讨论中找到最佳的契合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有时候,想要把黄河文化那种深沉厚重的感觉用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并非易事,总觉得写出来的东西缺了点韵味;而在融合上海的现代元素时,又担心会显得过于生硬。但我们从不气馁,一次次地修改,一次次地重新构思,互相鼓励着对方。
雁子还利用她在艺术圈的人脉,帮我联系了一些对文化融合感兴趣的画家和摄影师,我们一起举办了几次小型的文化沙龙,大家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艺术角度给我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很多新颖的想法。在那些充满思想碰撞的聚会中,我们愈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作品的模样,也更加坚定了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第一篇合作散文终于完成了,当看到那一篇凝聚着我们心血的文字呈现在眼前时,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文字带着我们的情感、我们的梦想,向着更广阔的世界飞去,去寻找那些能够与之产生共鸣的读者。
而上海外滩,依旧是那座城市的标志性景观,见证着人来人往,也见证着我和雁子的这份失而复得的纯情友谊,以及我们在文学艺术道路上携手前行的点点滴滴。每当我们感到疲惫或者遇到瓶颈时,总会来到外滩,站在那熟悉的江边,让江风拂去心头的浮躁,从这座城市的包容与活力中汲取继续前进的力量,因为我们知道,这里,是我们故事重新开始的地方,也将会是我们书写更多精彩篇章的起点。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带着对文学的热爱,对彼此友谊的珍视,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这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上,就像外滩那流淌不息的江水,永不停歇,向着远方奔腾而去。
喜欢。
第103章 上海外滩偶遇,往事如烟情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