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1章 青海格尔木的铁路梦想[2/2页]

冰阳之歌 河子文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带了过来。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准备食材,想着法儿地给战友们做些好吃又有营养的饭菜。那时候物资有限,要想让饭菜可口可不容易,父亲就四处打听,向当地的牧民请教一些烹饪的小窍门,还自己琢磨怎么利用现有的食材搭配出不同的花样。
     在炊事班的日子里,父亲的善良和憨厚愈发凸显出来。他总是把战友们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哪个战友生病了,他会专门做病号餐,给人家送去温暖;遇到有战友干活回来晚了,他就会把饭菜热了又热,等着大家都吃上了,自己才坐下来吃。他的这些举动,都被领导和战友们看在眼里,大家对他的好评如潮,都说父亲这人啊,不管在哪都是实心实意地为大家着想。
     而在这期间,后勤部部长张怀衷更是和父亲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说来也巧,他们俩还是老乡,本来就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再加上在这艰苦的环境中,一起为了保障部队的后勤而努力,渐渐地,两人就从普通的上下级关系,变成了患难与共的战友,亲如兄弟一般。张怀衷特别欣赏父亲的为人,觉得他身上那股子实在劲儿和对工作的热情,在这整个部队里都是难得的。
     父亲在炊事班也没闲着,除了把饭菜做得越来越好,他还想着怎么能为工地上的战友们提供更有力的后勤保障。他组织炊事班的战士们一起,把一些容易保存的食物提前准备好,以便在运输不及时或者遇到突发情况时,能确保工地上的战友们不会饿着肚子。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到炊事班的管理工作中,制定了一套合理又高效的工作流程,让炊事班的运转更加顺畅。
     正当父亲在部队安心工作的时候,老家山东牡丹城却传来了一个噩耗,一封加急电报打破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电报里告知爷爷去世了,爷爷叫李大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一辈子勤勤恳恳,和奶奶在老家牡丹城经营着一家馒头店,靠着卖馒头的微薄收入,艰难地养育着未成年的三叔、二姑、三姑和四姑。那馒头店虽说不大,却承载着一家人的生计与希望,爷爷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和面、揉面、蒸馒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有过怨言。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犹如一道晴天霹雳,给父亲带来了沉痛的打击。父亲拿着电报的手不停地颤抖着,泪水瞬间模糊了双眼,他怎么也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在父亲的心中,爷爷一直是那个勤劳、坚毅又无比疼爱他的长辈,尽管自己身在部队,不能时常陪伴在爷爷身边,但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却从未淡薄过。而如今,爷爷却就这样突然离去了,自己身为儿子,在爷爷最需要的时候没能在身边尽孝,父亲满心的愧疚与悲痛,忍不住泪不成声,那压抑的哭声在营地的角落里回荡,让听到的战友们无不心生酸楚。
     父亲当即向部队请了假,匆忙踏上了回家的路途。一路上,他的心就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沉重得喘不过气来。回到家后,看到家中那熟悉又略显冷清的场景,父亲的悲痛更是难以抑制。按照地方的习俗,家中长辈去世是要守孝百天的,父亲是个极其孝顺的人,心里也想着能好好守着爷爷,尽这最后的孝道。
     可是,他更是一名军人啊,身上肩负着保家卫国的责任,还有那正在修筑的西北铁路线离不开他和战友们的付出。父亲陷入了无奈之中,那种纠结与痛苦几乎要将他吞噬。最终,在痛苦的抉择下,他只好把自己的孝心寄托给我的大爷李云迪,三叔李云雨,还有二姑翠梅,三姑翠柳,四姑翠菊,千叮咛万嘱咐他们一定要好好操办爷爷的后事,代自己在爷爷的灵前多多尽孝。
     安排好这一切后,尽管心中满是不舍与悲痛,父亲还是强忍着泪水,按期回到了部队。回到部队的他,仿佛一下子憔悴了许多,眼神中时常透着深深的哀伤,但他知道,自己不能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铁路线的建设还在等着他,那些并肩作战的战友们还需要他,于是,他默默地把这份悲痛化作了工作的动力,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部队的各项事务当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父亲虽然暂时离开了铁路修筑的一线,但他在炊事班同样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为整个西北铁路线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他和张怀衷之间的情谊,也在这共同奋斗的日子里愈发深厚,成为了那段艰苦岁月中一抹温暖的色彩。
     随着时间的推移,铁路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点点变长,像是一条蜿蜒在西北大地上的钢铁巨龙,渐渐展现出它雄伟的身姿。父亲看着那不断延伸的铁轨,眼中满是欣慰和自豪,那每一根枕木、每一颗道钉,都倾注了他和战友们的心血啊。
     在格尔木的日子里,父亲也经历了许多危险的时刻。有一回,在铺设铁轨的时候,突然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雨,引发了山体滑坡。当时,父亲所在的施工小队就在山脚下作业,眼看着那滚滚的泥石流向他们冲来,父亲反应迅速,大声呼喊着让战友们赶紧往安全地带撤离。他一边喊,一边还不忘去拉那些被吓得愣在原地的新兵,在千钧一发之际,大家都成功脱险了,可父亲的腿却被一块滚落的石头擦伤了,鲜血直流。战友们要送他回营地包扎,他却摆摆手说:“没事儿,这点小伤算啥,别耽误了工程进度,咱们继续干。”就这样,简单处理了一下伤口,他又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父亲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西北铁路线在他们的手中一步步从蓝图变成了现实,它就像一条生命线,给格尔木乃至整个西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物资可以更便捷地运输进来了,当地的经济开始慢慢活跃起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条铁路走出去,也有更多的人来到这片曾经相对封闭的土地,探寻它的美丽与宝藏。
     岁月流转,如今我坐在这远离西北的海岛城市里,听着海风,回忆着父亲的这段过往,心中满是感慨。父亲那一代人,用他们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铸就了祖国建设道路上的一块块基石,他们的精神如同那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也激励着我要用手中的笔,把他们的故事好好地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在祖国的大地上,曾经有这样一群可爱又可敬的人,为了梦想,为了国家,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我知道,这只是父亲故事中的一个篇章,在那漫长的军工岁月里,还有无数的故事等待我去挖掘、去书写,而我也将带着这份责任与敬意,继续在这小小的工作室里,让《我的父亲》这部小说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国家的记忆,不断地延续下去……
    喜欢。
  

第111章 青海格尔木的铁路梦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