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2章 耿直憨厚认死理的血脉[1/2页]

冰阳之歌 河子文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我的家族丰碑故事里,有一种精神,耿直憨厚认死理,心就是大槐树之歌,这就是黄河古道热肠。黄河文化的探索,血脉融情寄语,在海洋岛屿大学中文系课堂上,我提出了这个话题,聊聊我的家族丰碑人脉情长……”
     ——题记
     一、课堂上的话题开启
     在海洋岛屿大学那洋溢着浓厚学术氛围的中文系课堂上,柔和的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宛如金色的纱幔,均匀地洒落在一排排整齐的课桌上。我怀着既紧张又激动的心情,缓缓走上讲台,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郑重地写下“耿直憨厚认死理的血脉——黄河文化与家族精神”。同学们原本分散的目光,瞬间如聚焦的光束般投射过来,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期待,仿佛即将开启一场神秘的文化之旅。
     “同学们,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家族的故事,以及深藏其中的黄河文化精神。”我稍稍停顿,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在我的家族记忆中,有一种精神特质,犹如镌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深刻而鲜明,那就是耿直憨厚认死理。这种精神,恰似一首悠扬的大槐树之歌,饱含着黄河古道的热肠。”
     望着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我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回忆的漩涡。“我成长于黄河之畔的一个小镇,那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弥漫着黄河文化的气息。我的家族,便是这浩瀚文化长河中的一滴水,却也折射出独特的光芒。”
     二、家族长辈的故事
     在家族的众多长辈中,爷爷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身材高大,脊背微微有些弯曲,那是岁月与劳作留下的痕迹。古铜色的脸庞犹如被黄河风沙精心雕琢过一般,刻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每一道皱纹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故事。他的眉毛浓密而粗重,犹如两片黑色的羽翼,下方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总是闪烁着坚毅与质朴的光芒,仿佛藏着黄河的深邃与包容。
     (一)坚毅与执着:黄河般的不屈不挠
     黄河以其奔腾不息的气势,一路穿越崇山峻岭,冲破重重阻碍,坚定不移地奔向大海。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深刻地体现在爷爷对待农事的态度上。爷爷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民,一生与土地紧密相连。在他心中,土地是万物之源,只要辛勤耕耘,就必定能收获希望。
     有一年,村里推广一项全新的种植技术,多数人对此持观望态度,内心充满疑虑。爷爷却凭借自己对农业的敏锐直觉,认定这是能让土地焕发生机、提高产量的好方法,毫不犹豫地带头尝试。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黄河那波澜壮阔的河面上,金色的光芒在粼粼波光中跳跃闪烁,仿佛给黄河披上了一层华丽的金纱。爷爷已扛起农具,迈着沉稳而有力的步伐走向那片承载着希望的试验田。他头戴一顶破旧的草帽,帽檐下的眼神专注而坚定,那眼神如同黄河水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动摇。
     在田间,爷爷每日从日出劳作到日落,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片试验田中,严格按照新技术的要求精心照料庄稼。他弯着腰,粗糙而厚实的双手熟练地在泥土中穿梭,拔除杂草,为庄稼施肥。那双手布满了老茧,指甲缝里满是泥土,却依然灵活有力。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考验人的意志。那年,罕见的旱灾肆虐大地,无情地席卷了整个村庄。黄河的水位急剧下降,原本宽阔的河面变得狭窄,露出了大片干涸的河床,干裂的土地仿佛一张张饥饿的嘴,在无声地诉说着痛苦。新种植的庄稼由于根系相对较浅,在旱灾的严峻考验下,遭受了沉重打击,收成远不及采用传统种植方式的农户。
     一时间,村里流言四起,一些人开始冷嘲热讽,指责爷爷的鲁莽与固执。但爷爷并未因此而动摇,他站在田边,望着那滚滚东去的黄河水,眼神坚定,仿佛从黄河的奔腾中汲取了无尽的力量。他挺直了微微弯曲的脊背,坚定地拍着胸脯说:“我坚信这技术本身没错,只是今年天灾太过严重,不能将责任归咎于技术。明年,我还要继续用,我就不信,它不能带来好收成!”此时,风扬起他那夹杂着银丝的头发,却吹不动他眼中的坚毅。
     爷爷的这份坚持,如同黄河水面对山川阻拦却依然奋勇向前,不达到目标誓不罢休。第二年,爷爷依旧坚守自己的选择,再次采用新种植技术。为了应对旱灾,他不辞辛劳地往返于数里外的河边,一桶一桶地挑水来灌溉庄稼,肩膀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此时的黄河,在阳光的照耀下,河水依旧奔腾不息,那磅礴的气势仿佛在为爷爷加油鼓劲。爷爷还四处打听,学习并运用了更为科学的灌溉技巧,向农业专家请教了许多应对旱灾的方法。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庄稼逐渐恢复生机,最终获得了大丰收,产量远远超出了传统种植的农户。爷爷的坚持与执着,不仅让自己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为村里的其他人树立了榜样,让大家看到了新技术的巨大潜力,纷纷开始效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二)质朴与憨厚:黄河孕育的纯粹品质
     黄河流域的人们,世代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靠天吃饭,养成了质朴憨厚的性格。爷爷便是如此,他为人朴实无华,不善于言辞,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善意。
     夏日的傍晚,劳作了一天的爷爷总会来到黄河边,坐在那松软的河滩上,静静地看着黄河水悠悠流淌。此时的黄河,宛如一条温柔的丝带,在晚霞的映照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微风拂过,带来丝丝凉爽,也撩动着爷爷那被汗水浸湿的衣衫。他微微眯起眼睛,脸上露出满足而平和的神情,仿佛在与黄河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有一次,村里组织修建灌溉水渠,需要每家每户出人出力。爷爷二话不说,主动承担了最累最脏的活儿,帮忙挖掘水渠的地基。炎炎烈日下,他光着膀子,古铜色的肌肤在阳光下闪烁着汗珠,犹如一颗颗晶莹的宝石。他挥舞着锄头,每一下都充满力量,坚实的肌肉随着动作起伏。
     中午吃饭时,大家都坐在树荫下休息,爷爷看到还有一些工具没有整理好,便默默地起身去收拾,等他忙完,饭菜都已经凉了。有人劝他别那么实在,差不多就行了,爷爷却憨厚地笑着,露出几颗残缺不全的牙齿,说:“这活儿总得有人干,大家都不容易,我多干点没啥。”
     还有一回,邻居家孩子不小心弄坏了爷爷辛苦培育的几株菜苗,邻居带着孩子上门道歉,还准备赔偿。爷爷脸上立刻露出和蔼的笑容,他蹲下身子,用那粗糙的大手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头,说道:“小孩子调皮,难免的,几株菜苗不算啥,别吓着孩子。”这种憨厚善良,如同黄河水默默滋润大地,不求回报,是黄河文化赋予爷爷的宝贵品质。
     (三)正直与耿介:黄河文化的道德坚守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深厚的道德观念和正义精神。爷爷在为人处世中,始终坚守着正直和耿介的原则,绝不允许任何违背道德和正义的行为。
     在一个狂风呼啸的日子里,黄河一改往日的平静,变得波涛汹涌。浑浊的浪涛如千军万马般奔腾咆哮,仿佛在向世间展示着它的威严与力量。
     村里有个无赖,平日里横行霸道,经常欺负邻里乡亲。有一次,无赖故意弄坏了邻居家的农具,却矢口否认自己的恶行。邻居找上门理论,无赖不仅不承认,还恶语相向。爷爷得知此事后,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径直找到无赖。
     爷爷站在无赖面前,身形高大,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眼神中透露出威严与正气,那眼神仿佛能看穿无赖内心的怯懦。他眉头紧皱,大声斥责道:“你做错了事,就得勇敢承认,别想耍赖。在这个村里,就得遵守规矩,不能肆意妄为!大家都看着呢,你今天必须给人家道歉赔偿!”
     无赖恼羞成怒,威胁爷爷说:“老头,少管闲事,不然有你好看!”爷爷却毫不退缩,向前一步,胸膛一挺,大声回应:“我今天就管定了!你这种行为,我绝不姑息!”此时,黄河的浪涛愈发汹涌,发出震天动地的声响,仿佛在为爷爷的正义之举助威。
     在爷爷的坚持下,无赖最终不得不低头认错,赔礼道歉并赔偿了邻居的损失。爷爷的这种正直耿介,如同黄河水的浩荡气势,不容邪恶和不公的存在。他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种对正义的执着追求,是黄河文化中道德准则在他身上的深刻体现。
     (四)家族情怀与根的意识:大槐树象征下的传承
     在黄河流域的文化中,大槐树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传说中,许多人的祖先都是从大槐树下迁徙而来,它承载着家族的根源记忆,凝聚着浓浓的乡愁和深厚的血脉亲情。爷爷对家族的重视,以及对家族精神的传承,与大槐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紧密相连。
     在黄河的北岸,那棵古老的大槐树静静地矗立着,它的枝叶繁茂,仿佛一把巨大的绿伞,庇护着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当家族中遇到重大事件,大家都会围聚在老槐树下,共同商议,寻求解决之道。
     每年春节,无论家族里的人分散多远,爷爷都会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打扫屋子,准备年货,只为了一家人能在除夕夜团聚。年夜饭前,爷爷会带领全家人来到大槐树下,讲述家族的故事和先辈们的艰辛历程,教导晚辈们要铭记家族的传承,团结互助。
     他站在大槐树下,身姿虽不再挺拔,但眼神中却透着一种庄重与自豪。他用那略带沙哑却充满力量的声音说道:“咱这一家子,就像大槐树的枝叶,虽然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生长,但根始终紧紧相连,都得坚守老祖宗传下来的那份耿直和憨厚。”
     有一年,家族里有个晚辈因为一时贪念,做了一件违背诚信的事,在村里引起了不好的影响。爷爷得知后,把家族里的年轻人都召集到了大槐树下,他的表情严肃而凝重,眼神中透露出失望与痛心。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家族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好品德,咱不能丢了根,忘了本。做人做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家族的名声。”在爷爷的教导下,那个晚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向村里的人道歉,并努力改正。爷爷用实际行动,将家族情怀和根的意识传递给每一代人,让家族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绵延不绝。而黄河,依旧在不远处静静流淌,见证着这一切,仿佛也在默默守护着这份传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父亲的铁路建设岁月
     父亲深受爷爷耿直憨厚性格的影响,毅然投身军旅。在部队中,他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勤奋刻苦的精神,赢得了战友们的尊重和领导的认可。后来,父亲所在的部队集体转业到西北铁路局,从此踏上了为祖国铁路事业奋斗的征程。
     他们承担的任务是筑建西藏拉萨——青海格尔木——山西侯马一线的铁路,这条路线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建设难度极大。从高耸入云的青藏高原,到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父亲和他的同事们的辛勤付出。
     在西藏拉萨段的建设中,高原反应成了最大的“拦路虎”。稀薄的空气让每个人都感到呼吸困难,头痛欲裂,但父亲从未有过丝毫退缩。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这片高原时,父亲就和工友们已经穿戴好厚重的工作服,背着工具,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走向工地。他们的身影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渺小,却又无比坚定。
     在施工现场,父亲总是冲在最前面。他指挥着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设备的操作,确保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由于高原反应,他的嘴唇干裂,脸色发紫,但他依旧拿着喇叭大声地喊着指挥口号,声音在空旷的高原上回荡。遇到难题时,他会蹲在地上,用手在沙地上画出设计草图,和工友们一起探讨解决方案,手指被寒风吹得通红,他却浑然不觉。
     在青海格尔木段,茫茫戈壁滩的风沙成了他们的“常客”。狂风裹挟着沙石,像炮弹一样袭来,打在脸上生疼。但父亲和工友们没有被这恶劣的环境吓倒。有一次,在铺设铁轨的关键时期,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席卷而来。沙尘弥漫,能见度极低,施工被迫中断。父亲看着漫天的沙尘,心急如焚。当沙尘稍微减弱,他立即带领工友们冲回工地。他一边清理铁轨上的沙尘,一边鼓励大家:“咱们不

第162章 耿直憨厚认死理的血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