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家族里,堂爷爷没有儿子,有缘收了一个流浪儿山宝和大女儿翠花拜堂成亲。
做了上门女婿的山宝更加勤快,他理发手艺很好,也养活了堂爷爷一大家子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山宝的大姐影灵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弟弟山宝……
改革开放年代,山宝带领本村的一帮民工去大姐所在的天津北闸口打工,从此致富了家园……
——题记
一、命运的交汇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那个宁静祥和的小村落里,生活的画卷质朴而纯真。我的爷爷家与堂爷爷家仅一墙之隔,仿佛是岁月将这两份亲缘紧紧相连。堂爷爷家的堂屋,是四间略显陈旧的土坯房,历经风雨的洗礼,墙面有些斑驳,却透着一种别样的古朴韵味。旁边还有一个草房子,那便是他们家的厨房,袅袅炊烟时常从那里升起,弥漫着家的温暖。尽管家庭俭朴清贫,但堂爷爷一家人始终和睦相处,他们的生活宛如一首宁静的田园诗。
寒冬的一天,狂风如刀割般肆虐着大地。堂爷爷外出时,在村头那座破败的庙宇旁,发现了一个瑟瑟发抖的小身影。那便是山宝,他衣衫褴褛,头发杂乱得如同荒草,惊恐的眼神中满是对世界的迷茫与无助。堂爷爷心底的怜悯之情油然而生,毫不犹豫地将山宝带回了家。
初入堂爷爷家,山宝就像一只受惊的小鹿,对这个陌生的环境充满了警惕。然而,堂爷爷一家的善良如同春日暖阳,渐渐融化了他心中的坚冰。堂爷爷的大女儿翠花,更是对山宝关怀备至。她轻柔地带着山宝熟悉家中的每一个角落,细心地为他洗净身子,又找来干净的衣物为他换上。山宝望着翠花忙碌的身影,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温暖,一种别样的情愫在他心中悄然种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宝与翠花相处的日子越来越多,他对翠花的感情也愈发深厚。翠花的善良、温柔和勤劳,让山宝深深着迷。每次看到翠花,山宝的眼神都会变得格外柔和,仿佛她就是自己世界的中心。翠花也在与山宝的相处中,渐渐被他的憨厚老实和努力上进所打动。她看着山宝认真学习各种技能,为这个家努力付出,心中满是感动和欣慰。每当山宝在院子里忙碌时,翠花总会时不时地投去关切的目光,眼神里满是爱意与心疼。
二、学艺之路
婚后,山宝一心想着为这个家增添收入,改善生活的困境。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村里的老理发师为村民理发,那娴熟的技艺和村民们满意的神情,如同一束光照进了他的脑海,让他萌生了学习理发的强烈念头。
山宝怀着满心的诚恳,找到了老理发师,眼中闪烁着渴望的光芒,说道:“师傅,我想跟您学理发,您看行不?我不怕吃苦,就盼着能多学门手艺,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老理发师上下打量了山宝一番,只见他眼神坚定,浑身透着憨厚老实的劲儿,便欣然点头:“行啊,想学就先在旁边看着,可别半途而废。”
从那以后,山宝每天在忙完繁重的农活后,便急匆匆地赶到老理发师那里。学习的过程充满艰辛,但每当山宝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只要想到翠花那充满期待和信任的眼神,他就又充满了动力。
晚上,山宝在院子里借着微弱月光打磨剪刀。翠花心疼地走过来,脚步很轻,生怕打扰到专注的山宝。她看到山宝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在月光下闪烁着微光,手上的茧子又厚了几分,虎口处还有新磨出的红印。翠花眼眶微微泛红,轻声说:“山宝,别太累着自己,这么晚了,明天再弄吧。”山宝停下手中的动作,抬头看着翠花,眼中满是爱意与感激:“媳妇,我没事,我想快点把这手艺学好,以后让你过上好日子。你跟着我,还没享过福呢。”翠花轻轻握住山宝的手,手指轻轻摩挲着他手上的茧子,温柔地说:“山宝,我不在乎享不享福,只要能和你一起,再苦的日子我也觉得甜。你这么努力,我都看在眼里,每次看到你为了咱们这个家这么拼命,我这心里既心疼又骄傲。我相信你一定能学好手艺,我们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山宝看着翠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让翠花过上富足的生活。
三、勤劳致富的日子
学成出师的山宝,在自家院子里摆上椅子、脸盆,架起简单的理发工具,便开启了他的理发营生。村里男女老少听闻山宝手艺学成,纷纷前来光顾。
山宝理发时,心里还时常想着翠花。他知道,自己每多挣一分钱,就能让翠花的生活更好一点。所以,他对待每一位顾客都格外用心,力求做到最好。
这天,一位年轻的后生来到山宝这儿理发。山宝热情地笑着招呼他:“哟,小伙子,今儿个想剪个啥发型啊?”后生挠挠头,有些腼腆地说:“宝哥,你看着给我整精神点就行。”山宝点点头,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心里想着:“这小伙子信任我,我可得好好给他剪,让他满意。这样多挣点钱,就能给翠花买点她喜欢的东西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山宝拿起梳子,动作轻柔地插入后生的头发,从额头开始,顺着发丝缓缓向后梳理,那动作犹如微风拂过柳枝,流畅而轻柔,仿佛在安抚着每一根头发。他一边梳,一边在心里默默提醒自己:“要顺着头发的纹理,动作轻稳,可不能出差错。得快点理完,回去帮翠花做点事。”接着,他拿起剪刀,微微侧身,眼睛专注地盯着剪刀尖与头发接触的部位,眼神中透着一股专注与认真。他的手指灵活地控制着剪刀的开合,“咔嚓咔嚓”,碎发纷纷落下,那声音仿佛是一首美妙的节奏曲。此时山宝心里想着:“这剪刀下去的角度和力度都得把握好,每一刀都得剪出效果,可不能辜负了大家对我的期望。多挣点钱,给翠花添件新衣服。”
凭借精湛的手艺和善良的品性,山宝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赞誉,理发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为家庭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宝与翠花的感情愈发深厚,孩子们陆续降临,为这个家庭增添了更多的欢声笑语。山宝深知责任重大,除了理发,他还虚心向村里的长辈们学习各类农活,种庄稼、养猪、养鸡,他样样都学得有模有样。
农忙时节,山宝在田间劳作,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家中的翠花和孩子们,他就充满了力量。收工回到家,山宝总会先找到翠花,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紧紧地拥着她,仿佛要把一天的疲惫都在这个拥抱中消散。他轻声问她:“媳妇,今天累不累?”翠花总是微笑着摇摇头,她的笑容里带着疲惫却又满是温柔,说:“看到你这么努力,我再累也觉得值得。家里一切都好,你不用担心。”山宝看着翠花,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手指穿过她的发丝,感受着这份亲密,说:“辛苦你了,媳妇,为了咱们这个家,你操了太多心。等以后日子好了,我一定让你好好享享清福。”翠花靠在山宝怀里,双手环抱着他的腰,轻声说:“山宝,只要我们一家人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的,就是最大的福气。你为这个家付出了这么多,我都知道。每次看到你累得回来,我就想着能多为你分担点,让你能轻松些。”
山宝姑父和翠花姑姑之间的爱朴实无华,传统婚姻没有浪漫色彩只有家暖勤劳和善良。平日里,翠花总是天不亮就起床,为一家人准备早饭。她熟练地在草房子的灶台上忙碌着,生火、烧水、做饭,动作娴熟而利落。山宝则会在饭后,主动帮忙收拾碗筷,然后一起去田里劳作。在田间,他们并肩而行,一同除草、施肥、浇水,彼此间不需要过多的言语,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的心意。
有一次,翠花不小心在田埂上崴了脚,山宝立刻紧张地停下手中的活,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翠花身边。他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捧起翠花的脚,仔细查看伤势,眼里满是心疼:“媳妇,咋样,疼得厉害不?都怪我没照顾好你。”翠花咬着牙,强忍着疼痛说:“没事,山宝,就是扭了一下,缓会儿就好。”山宝却不容置疑地说:“那可不行,咱得回家擦点药酒,别落下病根。”说着,他轻轻背起翠花,一步一步稳稳地往家走去。一路上,翠花趴在山宝宽厚的背上,感受着他的温暖和力量,心里满是感动。
农闲时,翠花会坐在院子里,缝补家人的衣物。山宝则会在一旁修理农具,或是编织一些竹篮、箩筐。两人偶尔会聊上几句,说说家里的琐事,或是村里的趣事。他们的对话简单平实,却充满了对彼此的关心。比如翠花会说:“山宝,你那件衣服破了个洞,我晚上给你补补。”山宝则会回应:“媳妇,你别太累着,要是眼睛累了就歇会儿。”
夏日的夜晚,天气闷热,山宝和翠花会搬两张小板凳,坐在院子里乘凉。山宝会拿起蒲扇,轻轻为翠花扇风,驱赶蚊虫,翠花则会说起孩子们小时候的趣事,两人不时相视而笑,在宁静的夜色中享受着这份简单的幸福。
四、儿女情事的遗憾
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山宝和翠花也开始操心起他们的婚事。山宝姑父的大女儿莹莹,出落得亭亭玉立,性格也十分要强。她前往北京打工,在那里结识了同样来自外地打工的亚伟,一个来自方城县的小伙子。
当莹莹将亚伟介绍给山宝姑父和翠花姑姑时,他们的内心其
第170章 憨厚老实的上门女婿山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