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65章 五月向烈士敬仰[2/2页]

冰阳之歌 河子文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到,这一别,竟成了永诀。老人哽咽着说:“他母亲天天站在村口等啊,等了一年又一年……”
     从老人家中出来,冰阳夫妇怀着沉重的心情,前往孙子明烈士纪念塔。纪念塔坐落在村子东侧的高地上,八棱形的塔身直指苍穹,庄严肃穆。塔基四周环绕着四季常青的松柏,仿佛忠诚的卫士,日夜守护着烈士的英灵。汉白玉浮雕上,栩栩如生地刻画着孙子明持枪冲锋、拉响手榴弹的英勇瞬间,每一道纹路都凝聚着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冰阳缓缓走上台阶,在纪念塔前深深鞠躬。他轻轻抚摸着碑文中“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的烫金字样,耳畔仿佛响起了上甘岭战场上震耳欲聋的炮火声。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爆发。美军调集320多门重炮、27辆坦克,对537.7高地进行了疯狂的轰炸。刹那间,整个高地硝烟弥漫,土石飞溅,原本郁郁葱葱的山头被削去了整整两米。孙子明所在的1连,奉命坚守阵地。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他毫不畏惧,带领小组战士们顽强抵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战斗中,孙子明先后5次负伤。弹片穿透他的皮肉,鲜血浸透了棉衣,但他始终不肯下火线。他咬着牙对战友们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绝不能让敌人踏上我们的阵地!”在他们的英勇奋战下,敌人的5次冲击都被成功打退,堑壕前横七竖八地躺着86具敌人的尸体。
     然而,残酷的战争仍在继续。当孙子明最后一次负伤昏迷后苏醒过来时,四周一片寂静。他艰难地抬起头,发现自己已经被敌人包围。敌人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叽里呱啦的叫嚣声刺痛着他的耳膜。他强忍着剧痛,摸索着解下腰间最后的三颗手榴弹。用牙齿咬开保险盖的那一刻,他的眼前浮现出家乡的麦浪、母亲慈祥的面容,还有临行前对乡亲们的承诺。“乡亲们,我孙子明没有给你们丢脸!”他在心中呐喊,随后毅然扑向敌群。一声巨响,火光冲天,20个侵略者在爆炸声中化为灰烬,而孙子明,也永远地倒在了这片异国的土地上,年仅24岁。
     离开纪念塔,冰阳夫妇来到了新建的子明社区。这里,整齐的楼房代替了旧日的茅屋,宽阔的广场上,孩子们在“英雄长廊”前嬉戏玩耍,老人们坐在“子明亭”里闲话家常。社区书记指着远处的麦田,感慨地说:“这些万亩良田,都是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把社区建在这里,就是要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孙子明烈士的事迹,冰阳夫妇又前往扬州抗美援朝历史纪念馆。在馆内的展柜中,一封泛黄的家书静静陈列:“娘,莫要牵挂,等胜利了,儿就回家帮您插秧……”字迹虽已褪色,但每一笔每一划都饱含着对母亲的思念和对胜利的渴望。冰阳驻足良久,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孙子明伏案书写家书时的模样——或许那时的他,也在憧憬着战争结束后,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的温馨场景。
     展厅的转角处,大型动态投影重现了上甘岭战役的惨烈场景。画面中,炮火连天,硝烟弥漫,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厮杀。当虚拟画面中的战士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瞬间,整个展厅一片寂静,唯有轻轻的啜泣声在空气中回荡。那一刻,冰阳深刻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也更加体会到了孙子明烈士的伟大与无私。
     在纪念馆的留言墙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参观者的感言。“英雄虽逝,精神永存”“向最可爱的人致敬”“我们会永远铭记你们的付出”……这些真挚的话语,让冰阳深受触动。他明白,孙子明烈士的精神,早已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奋勇前行。
     返程的路上,夕阳将高邮湖染成了一片血色。冰阳坐在车窗边,望着渐渐远去的子明村,心中感慨万千。他翻开笔记本,写下一行行滚烫的诗句:“每一粒金黄的麦芒,都是你未冷却的锋芒;子明村的月光里,永远生长着青春的倔强……”他知道,这次五月的追寻之旅,不仅是对孙子明烈士的缅怀与致敬,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那些浸染在炮火里的信仰,那些用生命书写的忠诚,终将化作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新时代的征途。而他,也将继续用手中的笔,让英雄的故事代代相传,让永远奏响对英雄的赞美与敬仰。
    喜欢。
  

第265章 五月向烈士敬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