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67章 江苏的麦子熟了[2/2页]

冰阳之歌 河子文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田野里,镰刀与麦秆碰撞出清脆的声响,冰阳跟在大人身后笨拙地收割,麦芒划过手背,不一会儿就肿起细密的红痕。母亲会趁着休息时,从布兜里掏出用荷叶包着的冷馒头,掰开后夹上腌萝卜,那咸香的滋味至今仍在舌尖萦绕。
     最难忘的是交公粮的日子。天还没亮,粮库外就排起了蜿蜒的长龙。人们推着装满麦子的独轮车,车上插着写有队号的纸牌。冰阳记得父亲总会提前半个月反复晾晒麦子,生怕因为湿度超标被退回。轮到自家时,检验员会用特制的探针插入粮袋,抽出一把麦子仔细查看。若发现有杂质或不够干燥,就得拉回家重新筛选晾晒。有一年暴雨突至,父亲冒雨抢救晾晒的麦子,最后发起高烧,却仍惦记着粮库里的队伍。
     34;现在交公粮早成历史咯!34;张老汉的话将冰阳拉回现实。老人指着远处晾晒的麦粒,感慨道:34;以前交完公粮,剩下的口粮都得精打细算。现在好了,种地有补贴,粮食收了全是自己的。34;他从兜里掏出手机,熟练地打开短视频软件,34;我孙子在城里打工,每天都能通过视频看到家里收麦子,这日子,做梦都不敢想啊!34;
     麦田里的喧闹声突然变得遥远,冰阳的思绪又飘向那些惊心动魄的采访岁月。二十年前,为调查强收提留款事件,他孤身深入偏远山村。那天傍晚,当他正在记录村民的口述时,八名壮汉突然闯入。棍棒雨点般落下,他蜷缩在墙角死死护住相机和笔记本,耳边回荡着34;记者滚出去34;的怒吼。直到警车的鸣笛声划破夜空,满脸是血的他才被解救出来。住院期间,主编打来电话:34;后悔吗?34;他望着缠满绷带的手臂,坚定地说:34;这些故事,总得有人写下来。34;
     如今,再次踏上采访之路,冰阳的视角早已不同。他不再仅仅关注那些尖锐的社会问题,更愿意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乡村的蜕变。在高邮的田间地头,他看到无人机在麦浪上方盘旋,监测着作物生长;在乡镇企业,年轻的返乡创业者正通过直播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在村民活动中心,老人们戴着老花镜学习使用智能手机,脸上洋溢着新奇与喜悦。
     夕阳西下,收割机的轰鸣声渐渐停歇。张老汉一家围坐在麦堆旁吃晚饭,铝制饭盒里装着红烧肉和青菜,香气混着晚风飘散。冰阳架起摄像机,记录下这温馨的一幕。镜头里,张老汉的小孙女抓起一把麦粒,开心地抛向空中,金色的雨幕中,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绽放出满足的笑容。
     夜幕降临,高邮湖畔亮起点点灯火。冰阳坐在旅店窗前,翻开笔记本,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与远处零星的蛙鸣交织。他写道:34;麦子熟了又黄,黄了又熟,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永远讲不完。从交公粮时的焦虑,到如今丰收的喜悦;从被误解时的伤痕,到记录时代的自豪。每一粒麦子都承载着岁月的重量,每一次成长都伴随着阵痛与蜕变。而我,将继续行走,继续记录,因为这人间烟火,值得被永远铭记。34;
     窗外,月光洒在金黄的麦地上,宛如铺上一层银色的纱。远处传来收割机的轰鸣声,那是连夜赶工的农人在与时间赛跑。冰阳合上笔记本,望向夜空,繁星闪烁,仿佛是无数双眼睛,见证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他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又会有新的故事在麦田里生根发芽,等待着被发现,被书写。
    喜欢。
  

第267章 江苏的麦子熟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