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北清的寒假是二十天,这是许时然自初中以来第一个无比幸福的假期。
     更重要的是,没有作业。
     每天吃了睡,睡了吃。
     距离过年还有三天,许爷爷奶奶给孙子俩打电话,问他们要不要回去包包子。
     “好啊,我们等会就到。”
     林予清从自家门口的钥匙盒里随便拿了个车钥匙,就带着许时然驱车前往。
     爷爷奶奶住在城郊,离他们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
     他们俩也没有空手回去,顺路去点心店买了奶奶一向喜欢的桃酥和爷爷爱喝的绿茶。
     “你们俩回来就回来,还带什么东西啊。”
     “奶奶,你不是说想吃万慈斋的桃酥了吗?”
     她主动凑过去,递上香香的糕点。
     “你这孩子....”
     赵雅兰慈爱的摸了摸许时然的头发,接过她手里的油纸包。
     “爷爷面和好了吗?”
     “好了,就等你们了。”
     听到这话,她赶紧洗干净手,系好围裙,走进厨房。
     老两口住的是自建房,厨房建在主屋东面,里面还有一个很古老的灶台。
     爷爷总会从田里拾一些稻草,堆到灶台后砌好的围栏里,每次做饭,都用火柴点燃一把,塞进灶膛。
     她觉得用土灶锅煮的饭,煲的汤总带着一些农田的味道。
     “爷爷!”
     许仲博系着围裙,带着护袖,正在揪面剂。
     “诶!小然这么快就到了。”
     “那还不是归心似箭吗?”
     她一边说,一边拿起剂子,在手心揉捏开,然后拿起筷子,夹起一块肉泥,放在面皮中心,然后由外向内,一点一点捏好。
     “好像有点丑。”
     她很快包好一个递给林予清看了看。
     “还行吧。”
     其实不丑,只是和外面卖的包子长得不太一样。
     “算了,反正吃进肚子都一样。”
     他们总共包了九十个包子,一家四十五个。
     林予清包的很规矩,就连包子中间的圆孔都大小相同。
     而许时然这边的一排就差距有些大了,有的个头饱满,有的肚子扁扁。
     “你们理科生都是这样计算准确的吗?”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用电子秤称量了馅料的克数。
     “你也是理科生。”
     “哦,那你们学化学的都剂量这么准吗?”
     “无他,唯手熟尔。”
     “确实,不去当厨子可惜了。”
     她点了点头,感慨美食界少了一位顶级厨师。
     .....
     接下来就是简单的蒸包子环节。
     许仲博拿来蒸笼,润湿垫布,铺在蒸屉上,四五个叠放好,一起放进铁锅里。
     每层放进十个包子,只需要蒸两次。
     “还要发半个小时是吧。”
     “对。”
     等待包子出炉的时间里,许时然和林予清也没闲着。
     他们提着篮子,去捡田里散落的秸秆,以此减轻爷爷奶奶的负担。
     “你说他们为什么不用煤气灶啊。”
     许时然提着篮子,林予清一次次弯腰,捡起,然后塞进篮子里。
     他们出来的时候没找到手套,秸秆有密密的小刺,一不小心就会戳进手里。
     “习惯了吧。”
     许仲博年轻的时候是个知青,当年大学生下乡遇到了一起分配到同一个村的同事赵雅兰,两人日久生情,回城里工作没多久就结了婚。
     后来他做了公务员,事业平步青

第227章 老家蒸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