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51章 突发事件[2/2页]

三国最强特种兵 东一方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卑职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三。”
     “第一,王允想要把主公调离青州,避免主公实力坐大。不过这一原因,站不住脚。因为王允远在长安,无暇顾忌青州的局势。”
     “主公和王允,也没有瓜葛。”
     “甚至于,主公是汉室宗亲,是大汉宗室。主公越强,王允应该越高兴的,不至于对付主公。所以避免主公坐大的可能性有,但概率很小。”
     郭嘉道:“第二,借主公整饬朝堂。”
     “主公在青州期间,从县令到国相,再从国相到州牧,短短时间,就令青州焕然一新。尤其主公治下的醉仙酒,早就闻名天下。”
     “纵然在长安,也大有名气。”
     “王允让主公入长安,许以太尉一职,极可能眼馋醉仙酒。当然,王允更多的,是希望借助主公的能力,稳定朝局。”
     “第三,借助主公,钳制吕布。”
     “王允执掌朝政,但王允是文,吕布是武。表面上,王允掌握了朝局,但王允没有军队,一切的根本,还得看吕布。”
     “如果吕布有一丁点的异状,就可能导致王允覆灭。王允不愿意让吕布威胁他,也想要打压吕布。所以王允借天子诏令,敕封主公为太尉,让主公去长安,钳制吕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郭嘉说道:“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王允想让主公对付吕布,让吕布不能为所欲为,达到制衡的作用。”
     郭嘉仔细分析,眼中闪烁着精光。甚至在郭嘉的心中,已经权衡着,是否要劝说刘枭去长安。因为刘枭去长安,也是有利有弊的事情。
     刘枭也在考虑。
     董卓死了,王允执政。
     按照历史记载,王允执政只有几个月的时间,然后就被李傕、郭汜、樊稠等人轰下台。王允看似执掌朝政,但没有兵力,是空中楼阁。
     太史慈思索后,正色道:“主公,卑职反对去长安。”
     刘枭道:“理由呢?”
     太史慈回答道:“主公如果要去长安,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主公在长安,毫无人脉,没有半点根基。主公去了长安后,是无根之萍,想有所作为,难如登天。”
     “要钳制吕布,更是万难。”
     “最重要的是,主公离开青州后,偌大的青州基业,便会荒废。如果主公在长安无法立足,而青州的基业又荒废了,便等于竹篮打水一场空。”
     “主公留在青州,可以步步为营,最终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太史慈道:“卑职认为,去长安不可取。”
     刘枭去长安,太史慈不赞同。好不容易,青州有了如今的迹象。一旦刘枭离开后,青州就容易混乱,彻底又被打回原形。
     刘枭看向黄忠,问道:“黄忠,你认为呢?”
     黄忠捋着颌下的胡须,回答道:“太史慈将军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但事情的考虑,不能仅仅是考虑最坏的打算,也要分析可能得到的好处。”
     “如果主公在长安立足,成为大汉朝的太尉,执掌军事,前途不可限量。尤其是,主公在朝为官,外面又有青州支撑,对主公而言,极有益处。”
     黄忠偏向于去长安。
     太史慈反驳道:“长安局势复杂,哪里是那么容易立足的。董卓死后,西凉军群龙无首,局势混乱,相互征伐,更难以立足。”
     刘枭已经有所考虑。
     他没有立刻下论断,又看向郭嘉,问道:“奉孝,你认为呢?”
     郭嘉眸子明亮,掷地有声的道:“天于不取,反受其咎。卑职认为,主公应该去长安,谋取太尉一职。”
     “为何?”
     刘枭嘴角多了一抹笑意。
     他和郭嘉的想法,想到一起了。既然朝廷任命了,他如果舍弃,那太可惜了。虽然很危险,但也有极大的机遇。
    喜欢。
  

第251章 突发事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