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你以为的“需要”,真的是需要吗?
     最近收拾屋子,翻出来一堆东西:买了三年却没拆封的瑜伽垫、直播间冲动下单的网红榨汁杯、朋友送的限量版香薰蜡烛……看着这些积灰的“宝贝”,突然意识到一个扎心的事实——我们每天被无数个“需要”支配,却很少停下来问问:这些真的是我需要的吗?
     一、被制造出来的“需要”
     刷短视频时,美妆博主说“这盘眼影是早八人必备”;逛购物网站,首页推荐写着“2025年秋冬爆款大衣”;就连走在路上,奶茶店的广告牌都在喊“没有什么烦恼是一杯奶茶解决不了的”。商家们太懂人性了,他们把欲望包装成刚需,让我们觉得不买这双限量球鞋就跟不上潮流,不用这款精华就会一夜变老。
     我有个朋友,月薪8000却月月负债,手机里装了7个购物APP。她说:“每次看到‘限时折扣‘最后3件就控制不住下单,总觉得现在不买以后会后悔。”可仔细想想,那些冲动买下的东西,真正派上用场的能有几件?我们被消费主义编织的幻象困住,把商家制造的“伪需要”当成了生活必需品。
     二、真正的需要藏在细节里
     和“伪需要”相比,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反而低调得很。深夜加班后妈妈熬的一碗粥,失恋时朋友默默递来的纸巾,疲惫时窝在沙发上听的一首老歌……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才是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力量。
     前阵子搬家,我精简行李时发现:真正离不开的,不过是几件舒适的旧T恤、一本翻烂的笔记本、还有从小用到大的木质梳子。那些曾以为“没有就活不下去”的东西,原来都是生活的过客。这让我想起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写的:“我们的生命被琐碎消耗殆尽,简化

第87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