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5章 国际人道主义精神[2/2页]

无限升级科技 阿勇老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1996年12月,也就是在今年底,洛克维尔国际名下的防务和空间部门(包括北美人航空)被波音收购。
     同月31日,世界上两大航空制造业巨头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将会宣布合并。
     很多航空军工方面的设计专家和制造工程师们,都已经转入民用航空领域。
     而所谓的金砖四国还并未崛起,航空航天市场,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整个90年代大环境下的格局,航空航天门人才明显是供过于求。
     不要说乌克兰的航空人才,就是俄罗斯自家的航空航天工程师们都极力想混口饭吃。
     据副官所提供的情报,乌克兰大量的航发人才流失和乌克兰的经济状况有很大关系。
     很多优秀的工程师连工资都发不出来,虽然他们也很爱国,但毕竟需要生存,需要养家糊口。
     他们不得不将发展的目标转移到国外国家,马达西奇很多优秀的设计师以及工程师都有打算前往他国就业。
     姜大邺其实仅仅靠自家的工程师们就可以把两大航空公司逐步发展起来。
     他也并不需要太多这方面的人才,奈何自己的国家需要啊!
     “副官先生,看到贵国和乌克兰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同志们,现在的日子过的这么苦,我的心里着实难受。”
     “本着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我愿意说服我国政府,接收这些有着一技之长的学者和工程师们,让他们的家庭不再受到贫穷和饥饿的折磨。”
     姜大邺说出这话后,很诚恳的看着对面的副官。
     副官听完后,保持了一段时间的沉默。
     他在想,华夏虽然并不富裕,但吃饱穿暖是完全没问题的,而且听说在这里工作了几个月的俄工程师们反映。
     在这里吃饱穿暖,完全是没问题,最关键的是这里的气候真特么的爽。
     不像在俄罗斯,大半年都要穿着个厚厚的棉袄缩在房间里。
     这里的工资不比华夏的国企低,甚至比俄罗斯都还要高出一半,听说每年还有几个月的奖金可以领。
     姜大邺旗下的两家航空制造公司,所有的俄罗斯工程师和技师加起来总共也就不到3000人(在俄国的分厂没算进去)。
     但现在,他们至少有一半的人,已经拖家带口的把人从俄罗斯接了过来。
     原因无他,就是气候好,消费贼便宜。
     水果,蔬菜两三元人民币管饱,这在俄罗斯简直就无法想象。
     一年四季,都可以穿个短裤衩在街上游荡,这对老毛子们的吸引力简直就是核武级别的。
     要知道,他们这些靠近北极圈的人,最喜欢的就是泡温泉,多出汗。
     他们需要把身体里面的各种毒素通过汗液排挤出来,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但北极圈哪里有那么多温泉?
     就算是有,能每天消费吗?
     这里可不一样,随时随刻,只要身体不爽,穿着短裤衩,在街上跑一圈,回来冲个凉,就啥事也没有了。
     其实剩下的那帮人,都早已经蠢蠢欲动了,只不过房子还没有那么多而已,都在建设当中。
     要不早就把自己家人接过来了,哪里还需要等到现在。
    喜欢。
  

第105章 国际人道主义精神[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