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失重室里进行了一天的适应训练。
     第二天的训练就增加了真空项目。
     在真空室里,庄诚和教练全副武装的,戴着太空头盔,开启了加压装置背着呼吸瓶。在真空室里行走。后来还关闭了灯光,教练知道庄诚开启灯光,如何监测随身的维生系统以及在什么状态下可以继续探索,什么状态下就要返回自己的基地。
     第三天是混合训练。就是在失重的真空中如何的行走和探索。
     这个训练科目是在对面设置了绿色光球目标,庄诚要到对面,安全快速的把目标光球取回来。
     开始有教练陪伴,后来就让他自己完成。
     第四天的训练增加了装备,增加一套短距离飞行器。
     要知道,在广袤的太空中,根本没有可以借力的地方,如果脱离了基地,人类要么就是快速的飞行,永远都停不下来;要么就是永远在那儿飘着,无法移动。
     想要在太空中自由的移动,就需要装备,就是飞行器。
     飞行器的原理就是背着一套高压气瓶,打开气瓶就可以把人推动飞行,反向推动就可以减速或者停下来。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太空行走。
     这样的设备还是太笨重和简陋了。
     已经有科研团队在研究小型的离子发动机。
     当然,这种发动机需要电能,而作为个人装备,长时间的提供电能是个难题。
     当然,现阶段的太空行走,基地外的设备维修和加装,更多的是使用机械臂。可是,人类的养护必不可少。
     那么怎么解决携带高压气体量少的问题呢?
     就是外骨骼设备。
     有了外骨骼设备,宇航员就可以在装备上携带更多的气瓶,宇航员就可以在保险绳的保护下,在基地外壳上进行人工作业。
     我们曾经提到过太空军。
     太空军的必备技能就是太空行走,还要脱离保险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现阶段没有必要的装备就不现实。
     只要宇航员一脱离基地,就会因为各种原因离开轨道,和基地再也无法相遇。没有足够的动力,怎么在太空中行动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军方和科学家们绞尽了脑汁,研究出了几样装备。
     一就是外骨骼,用来增加装备和气瓶,未来也可以加载撒谎那个等离子微型发动机。
     二是,返回基地导航。可以在浩瀚的太空中搜索到自己基地的信号。自动把自己导航回去。
     三是,入舱技术。
     基地飞船的尾部甩出7千米长度的电磁缆绳,返回基地的宇航员随身有1千米的入舱电磁缆绳。在宇航员经过基地时,入舱电磁缆绳可以追随基地缆绳,直到双方吸附。
     宇航员开启绞盘,缆绳就会把宇航员拉回基地。
     基地缆绳一次可以拉回1000——2000名宇航员。
     根据这样的设想,本次跟着庄诚一起去的工程师就是安装和实验这样的设备的。
     在这里的一周,庄诚真正见识了宇宙的奥妙。
     在电话里和家人告别之后,庄诚就和其他工程师一起,去了发射中心。
     庄诚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可是心里竟然有着小小的期待。
     希望都平安吧。
     此时,庄诚就想着一切顺利,其他的什么美女、金钱突然间感觉都不重要了。
    喜欢。
  

第212章 适应性训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