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章 流动商摊的集装箱密码[2/2页]

九零倒爷 皇明浪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没有批条,但有外汇券。”
     他掏出一叠绿色外汇券,推了过去。
     负责人盯着外汇券,沉默了几秒,最终点头:“行,我给你开单子。”
     三天后,戴眼镜的中年男人回到武汉关码头,看到1号集装箱门口停着一排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
     他瞪大眼睛:“真……真能拿到?”
     雷宜雨点头:“现货,不满意可以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男人激动地掏出剩下的35块钱,推着自行车走了。
     消息很快传开。
     “武汉关码头有个‘集装箱商铺,能提前订到紧俏货!”
     “真的能退!我邻居昨天退了‘蝴蝶牌缝纫机,钱一分不少拿回来了!”
     短短一周,五个集装箱的订单爆满。
     雷宜雨的“信用代购”模式,彻底颠覆了汉正街的传统交易规则——
     1.预付30%定金,锁定紧俏商品。
     2.三天无理由退换,不满意随时退款。
     3.流动摊位,哪里需求大就往哪里搬。
     周瘸子很快坐不住了。
     汉正街黑市,周瘸子拄着枣木拐杖,脸色阴沉地盯着手下:“查清楚了吗?那小子从哪儿搞的货?”
     黄毛青年低着头:“武……武汉自行车厂,他直接拿外汇券批发的……”
     “外汇券?!”周瘸子猛地一拍桌子,“他哪来那么多外汇券?!”
     没人敢回答。
     周瘸子眼神阴鸷:“去,给我砸了他的集装箱!”
     武汉关码头,夜。
     雷宜雨正清点当天的订单,突然听到远处传来杂乱的脚步声。
     大建猛地推开门:“雷哥!周瘸子的人来了!”
     雷宜雨眼神一冷,迅速合上账本,从集装箱底部抽出一根钢管。
     “几个人?”
     “五六个,都带着家伙!”
     雷宜雨冷笑,从怀里掏出那台“温州产山寨录音机”,按下播放键——
     “防汛沙袋填的是江滩淤泥……”
     录音在夜色中格外清晰。
     他拎着钢管走出集装箱,看着不远处举着火把的黄毛等人,淡淡道:
     “周瘸子让你们来的?”
     黄毛脸色一变:“你……你别狂!汉正街的规矩,不是你说了算!”
     雷宜雨没说话,只是晃了晃手里的录音机。
     黄毛咽了口唾沫,最终咬牙挥手:“撤!”
     第二天,周瘸子亲自来了。
     他拄着拐杖,站在1号集装箱前,脸色阴沉:“小子,你到底想怎样?”
     雷宜雨坐在集装箱里,慢条斯理地泡了杯茶:“周老板,生意各做各的,何必动粗?”
     周瘸子冷笑:“你抢了我的生意。”
     “汉正街的生意,从来不是谁的。”雷宜雨放下茶杯,“你想要分一杯羹,可以谈。”
     周瘸子眯起眼:“怎么谈?”
     雷宜雨从抽屉里拿出一份合同,推了过去:“合作。”
     合同上只有三条——
     1.周瘸子负责汉正街的地面关系,雷宜雨的集装箱商铺不受干扰。
     2.雷宜雨每月支付周瘸子10%的利润,作为“保护费”。
     3.双方共享货源渠道,周瘸子不得再派人骚扰。
     周瘸子盯着合同看了半天,最终咧嘴笑了:“行,你小子够狠。”
     他拿起笔,签了字。
     一个月后,雷宜雨的“集装箱商铺”从五个扩展到了二十个,覆盖武汉三镇。
     每个集装箱都配备了轴承轮,可以随时移动,哪里需求旺盛就推到哪里。
     而他的“信用代购”模式,也成了汉正街的新规矩——
     预付定金,锁定稀缺商品。
     无理由退换,建立信任。
     流动摊位,精准覆盖需求。
     集装箱的密码,不是铁皮,而是流动的资本。
     雷宜雨站在武汉关码头,看着江面上来往的货轮,轻轻摩挲着裤兜里的《长江日报》。
     头条《国企改制试点启动》的油墨已经晕染,但那个红笔圈出的日期依然清晰——
     1990年1月1日。
     他重生的日子。
     而现在,他的商业帝国,才刚刚开始。
    喜欢。
  

第6章 流动商摊的集装箱密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