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6章 搪瓷缸里的招标会[2/2页]

九零倒爷 皇明浪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雷宜雨微笑:“赵主任好眼力,这批缸子当年没验收,但质量绝对过硬——您瞧。”说着抄起缸子往地上猛砸,“咣”的一声闷响,搪瓷缸完好无损,反倒把地砖磕出个白印。
     赵建国眯起眼。
     评标室里,七家企业的标书一字排开。周永华的红木匣子摆在正中,衬得其他牛皮纸封套都寒酸起来。唯独雷宜雨的搪瓷缸格格不入,像误入宴席的伙夫。
     “各位的方案我们都看了。”赵建国敲了敲桌子,“今年财政紧张,但市里要求垃圾桶既要耐用又要便宜,所以新增‘创新分。”他忽然指向搪瓷缸,“雷氏商行的方案,成本只有市价三成,还解决了钢渣废料回收问题——说说,这缸子底下的黑白格是啥门道?”
     全场目光“唰”地射向雷宜雨。
     他从容起身,从兜里掏出一把钢镚,挨个丢进不同搪瓷缸。硬币撞击缸底的声音各不相同,有的清脆,有的沉闷。
     “垃圾分类,听声辨位。”雷宜雨指尖一弹,一枚五分钱硬币在空中划出弧线,精准落入标着“最低折扣”的搪瓷缸,“可回收物投进去声音脆,不可回收的闷——老百姓不用看标识,听响儿就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评委席一阵骚动。这法子既省了印刷分类标签的钱,又暗合武汉人爱听响儿的习惯。
     周永华猛地站起来:“赵主任!他这纯属哗众取宠……”
     “周老板。”雷宜雨突然打断,从怀里摸出一张照片,“您那檀木箱子,是用江岸区防洪林的红松打的吧?这木材……好像是防汛专用?”
     照片上,周永华的木材加工厂里堆满了印着“防汛专用”的木材。
     会议室死寂。
     深夜,民众乐园仓库。
     大建捧着中标通知书的手还在抖:“雷哥,真成了!两万个垃圾桶,净赚十二万!”
     雷宜雨却盯着搪瓷缸底的黑白格出神。这法子看似取巧,实则藏着更深的算计——中标后,全市垃圾桶都得按他的标准造,而能破解黑白格密码的,只有雷氏物流的配送员。
     “老吴,明天开始培训物流队认密码。”他轻敲缸沿,“以后哪个片区的垃圾清运量大,咱们的回收生意就先铺到哪儿。”
     苏晚晴突然推门进来,脸色凝重:“周永华被林业局约谈了,但他刚派人去了上海……”
     雷宜雨眼神一冷。
     搪瓷缸里的硬币,突然嗡嗡震颤起来。
     雷宜雨指尖的搪瓷缸突然一斜,缸底残余的钢渣粉簌簌洒在刚送到的《长江日报》上。苏晚晴快步推门而入,发梢还滴着汉正街的晨露:“周瘸子的人今早全换了黑塑料袋——“
     “哗啦“一声,大建抖开刚从码头截获的走私尼龙袋,红蓝黑三色混杂着滚落满地。雷宜雨蹲身捻起一只红色塑料袋,内侧赫然印着周氏木材厂的暗记,袋角还沾着未干的桐油。
     “防汛林的红松,走私袋的油墨...“他忽然冷笑,将红袋套上空搪瓷缸。阳光透过塑料袋在缸底投下斑驳红影,竟与招标会那日的黑白格密码重叠成诡谲的图腾。
     老吴踹门冲进来:“周瘸子把汉正街的塑料袋批发价压了三成!“
     “他在找这个。“雷宜雨从缸底揭下一片几乎透明的复写纸,上面拓印着市政招标的钢印痕迹——昨日开标时,周永华的红木匣子曾紧挨过这个搪瓷缸。
     窗外传来货轮鸣笛,长江水雾漫过窗棂。五十名穿工装的下岗女工正拎着红塑料袋,像流动的烽火台散布在三镇街巷。她们不知道,每个袋底的针脚里,都藏着一粒从搪瓷缸刮下的钢渣。
    喜欢。
  

第26章 搪瓷缸里的招标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