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3章 证券周报的媒体葬礼[2/2页]

九零倒爷 皇明浪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地翻开内页,发现除了常规的水位数据外,其余版面几乎一片空白。
     雷宜雨拿起茶壶,缓缓倾斜。热水洒在报纸边缘,纸张上渐渐浮现出清晰的数字和图表——武商股票的实时行情,汉柜交易的资金流向,甚至还有几条用特殊符号标记的内幕消息。
     林伯的老花镜滑到鼻尖上。“这...这怎么做到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武钢的矿渣遇到热水会显影。“雷宜雨轻声说,“天气预报永远有人需要。“
     老人颤抖的手指抚过那些逐渐清晰的数字,突然意识到什么:“但墨迹会消失?“
     “二十分钟后复原。“雷宜雨端起茶杯,“足够记下重要信息了。“
     茶馆木楼梯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老吴冲进来,工作服上沾满油墨和纸屑:“郑明的人去了印刷厂!“
     他们赶到印刷厂时,大门已经被封条交叉贴住。郑明站在院子里,手里拿着一沓浸过水的《长江证券周报》,正对着阳光查看那些正在消失的数字。
     “雷总好手段。“他头也不抬地说,“用防汛通报传递证券信息,算不算违规经营?“
     雷宜雨的目光扫过厂房窗户,看到几个穿制服的人正在翻检那台改造过的胶印机。老吴的扳手还躺在机器旁边,在阳光下闪着危险的光。
     “我们只是测试新闻纸的耐水性。“苏晚晴上前一步,公文包挡在胸前,“长江汛期将至......“
     郑明突然笑了,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份文件:“巧了,造纸厂的原料记录显示,92年8月那批新闻纸用的是武钢三号高炉的废料。“他走近一步,声音压得很低,“而三号高炉92年8月的检修记录,恰好与327国债现券的运输日期重合。“
     印刷厂里突然传来一声巨响,接着是玻璃破碎的声音。老吴趁乱溜了进去,很快又满脸是灰地跑出来:“他们拆了油墨槽!“
     雷宜雨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他看向郑明手中的报纸,那些数字已经彻底消失了,纸张重新变得洁白如新。
     “郑主任,“他轻声说,“你确定那些数字真的存在过吗?“
     等他们离开后,老吴才从工作服内袋摸出一小瓶蓝色粉末:“幸亏我藏了最后一点改良配方。“
     苏晚晴长舒一口气,从发髻里取出一张对折的纸条:“显影剂的正确配比在这里。“
     雷宜雨望向被翻得乱七八糟的厂房。阳光透过破碎的窗户照进来,在满地废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些曾经承载着金融信息的纸张,现在静静地躺在尘埃里,等待着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换个地方重新开始。“他说。
     一周后,汉口江滩新开了一家“长江气象服务社“。门面很小,柜台里只卖两种商品:《长江流域24小时天气简报》和《防汛知识手册》。偶尔有熟客来,会指名要“特制版“,店员就会从柜台下拿出用蓝纸包装的“防汛特刊“。
     郑明来过三次,每次都会买走所有“特制版“,但回去用水浸泡后,得到的永远只是普通的天气预报。他不知道的是,真正的信息传递靠的是报纸边缘那圈不起眼的蓝线——当气温超过28度时,武钢特制油墨会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在特定位置显出数字密码。
     立夏那天,武汉突然升温。雷宜雨站在气象服务社的二楼窗口,看着对面证券营业部里,几个红马甲正对着阳光调整《长江汛情通报》的角度。报纸边缘的蓝线在高温下微微卷曲,像一条苏醒的蛇,缓缓吐出信子。
     老吴在楼下改装老式电风扇,给轴承加注特制的润滑剂——里面掺了钒钛矿渣粉末,会在运转时产生32.7赫兹的振动频率。这种振动传到二楼办公室的地板,正好可以激活藏在墙体内的接收装置。
     “香港那边回信了。“苏晚晴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封没有邮戳的信。信封上的邮票是倒着贴的,这是林伯约定的暗号。“林伯说《南华早报》对我们的39;热敏印刷技术39;很感兴趣。“
     雷宜雨接过信,没有立即拆开。窗外传来轮船的汽笛声,长江水面上泛着细碎的阳光。他知道,当这些光芒照射在特定角度的报纸上时,那些看似普通的天气图表会投射出清晰的证券代码。
     就像这个正在剧烈转型的时代,表象之下永远涌动着不为人知的暗流。而他要做的,就是在这新旧交替的夹缝中,为即将到来的数字洪流筑起一道属于自己的防汛墙。
    喜欢。
  

第233章 证券周报的媒体葬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