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生锈的传送带旁,清华的激光干涉仪正在校准一台被油布遮盖的机器,而王桂芳蹲在配电箱前,用钢笔帽里的电路图比对着什么。
深夜的电子市场空无一人。王桂芳蹲在摊位下,拧亮手电筒。铁皮盒里的联发科芯片裸片排成矩阵,压在下面的半张《长江日报》上,1998年抗洪表彰名单的铅字已模糊褪色。她摸出钢笔,笔管上刻着的频段参数与测试仪故障代码完全吻合。
隔壁传来老李的咳嗽声。老人踢了踢纸箱:“别琢磨了,把这批键盘送到光谷去。雷总说了,明天开始用它们改造防汛办的通讯模块。”王桂芳抬起头:“用键盘传数据?”
“你当那些废旧玩意儿真是垃圾?”老李嗤笑一声,从兜里掏出个锈迹斑斑的摩托罗拉传呼机,“97年发大水的时候,就靠这破东西救了半个汉口。简单的东西……”他顿了顿,昏黄的灯泡在头顶摇晃,“……往往最扛得住暴雨。”
清晨的光谷三小操场,王桂芳看着学生们排队领取《青少年计算机培训手册》。库管老周蹲在卡车旁抽烟,车厢里摞着印有“防汛基金会捐赠”的纸箱,但箱角隐约露出真空腔体气压阀的电路图。
雷宜雨的黑色轿车停在街角。助理摇下车窗:“雷总问,键盘终端的覆盖率到多少了?”
“闸口观测站全部替换完了。”王桂芳攥紧工作证,“但文化局要求的技术员……”
“不用管他们。”雷宜雨的声音从车内传来。他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串IP地址:“去兴隆网咖,把这组数据输进订单系统。今晚之前,我要看到汉江流域所有网吧的实时接入量。”
王桂芳展开纸条,雨水浸湿了纸角。她忽然明白了什么——那些被改装过的键盘、伪装成“气象监测仪”的集装箱、藏在钢笔里的频段图,从来都不只是为了防汛。
卡车驶过积水的路面,溅起的水花打湿了她的裤脚。远处,长江货轮的汽笛声穿透雨幕,像一声悠长的叹息。
喜欢。
第394章 网民数量的暴雨增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