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86章 跨境数据链的诞生[2/2页]

九零倒爷 皇明浪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惠条款——此刻正被他用红笔圈出第17条附加项。
     “参赞先生,三年前非典时贵国采购的医用纱布,就是通过这条隐藏条款免检入关的。”雷宜雨将匣子递给身后穿海关制服的中年人,“现在,我们用它来运小商品。”
     中年人瞳孔骤缩。他当然记得2003年春天,那批贴着“防汛应急物资”标签的货柜如何绕过层层审批直达狮城医院——而眼前这个年轻人,竟把国家危机时的特殊通道做成了常态贸易链。
     午夜的光谷数据中心,周鸿祎盯着代码库突然骂了句脏话。“雷宜雨你疯了?把武汉防汛时的水位监测算法用来预测关税波动?!”
     屏幕上的曲线图正疯狂跳动:义乌至新加坡的物流成本暴跌35%,而曲线模型赫然是1998年九江决堤时的水文测算公式改良版。
     “防汛和国际贸易的本质都是资源调度。”雷宜雨将钢渣芯片嵌入服务器,柜门闭合的瞬间,芯片上的磁性纹路与海关总署主机完成密钥配对,“只不过这次,我们要防的是数据洪流。”
     黎明前,樟宜机场海关值班室警报大作。一箱来自义乌的玩具车通过扫描仪时,系统自动弹出全息影像:钢渣芯片记录的熔炼温度、三峡大坝施工日志片段、甚至2003年小汤山医院该批物资的运输路线——所有数据链在海关大屏上汇聚成绿色通行标志。
     新加坡关长抓起电话的手微微发抖。他想起昨夜接到的那封奇怪邮件,发件人署名“长江货栈雷宜雨”,附件是一段2001年APEC会议上某国代表提议建立亚洲数据链的废弃提案。
     而现在,这个中国人用一场瘟疫中搭建的救命通道,撕开了全球贸易的铁幕。
    喜欢。
  

第586章 跨境数据链的诞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