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8章 年轻人的忧虑观[2/2页]

追牦牛的人 仁日天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有认同,欣然认同,似乎是自己想了好久要用文字表达的东西就这么被先生点通了。的确,现实永远都只会是痛苦、凄凉、失望的现实,我们,一群只会做梦的人,会把它想象得很美好,未知永远等同于美好,但美好却美得那般现实,尽管现实并不美好。
     当理想,所谓的理想的现实在我们面前全部破灭,干干净净地破灭。这时候的世界里有的只是净静、空尽、干净、安静,除了一个人,仍然是一个人,世界是一,一便是这整个世界。
     时间的确是个可怕的东西,它可以创造一切,也可以吞噬一切。人,在这个过程中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脆弱,如此的无能为力,就像在冰雪中歌唱的夜莺般没有听众,没有观众,然后一厢情愿地给那冰凉的世界涂上一层暖色。然而,真正的理想境界在人世间是多么的难以实现,翻过这一页,依然冰封雪盖,依然寒风凛冽,依然毫无生气……
     昏黄却年轻的建筑里透出些许说不出的感动,终于不用顾虑那许多东西而自由地尽情挥洒稚嫩的笔锋时却发现,自己,真的一无所知,读了一半先生的句子,发现那每字每句里都透出血泪来,就像先生说的那样,诗人的成功必须建立在自己咯血、创伤与痛苦的基础上,人生,伤痛谢后的荣华,富丽堂皇地谢幕。
     突然想起曾经看过的句子,很唯美却也带着丝丝忧伤:那时,和那以后,直到现在,我都有过愧疚,我和我所谓的现实,一直若即若离。
     现实,很现实,现实得不能现实的时候依然现实的现实,如何面对?
     此刻,林力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宿舍,看着那一片片飘零的黄叶还有那半黄半绿缀在枝头的孤零零的几片叶子,风没有来,或许只是因为它也不忍带走和树梢在一起这许久的叶子与它最后的缠绵。秋天,伟大的秋天,在诗人笔下永远都是那么凄凉,诚然,它的确是如此残酷,刘禹锡“我言秋日胜春朝”只不过是一时兴起,高兴作诗罢了,却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试想:如果秋天真的“胜春朝”了,何不把春天也说成秋天?
     往事历历在目,林力心里千番滋味一齐涌上心头,他不明白的事太多,而理想,又是如此渺茫如此地难以实现,正如他自己写的:“现实,很现实,现实得不能现实的时候依然现实的现实,如何面对?”
     是的,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现实与深藏内心的理想相去甚远,在落差面前,能够泰然处之的少之又少,比起这些“伟人”,林力只是无数心情郁结的“患者”之一,每个人都有权利对现实不满,但如何将对眼前生活的不满转变为努力改变的动力才是重中之重,显然,林力并未做好努力改变的准备,或者说,没有如何改变现实生活的具体措施。
     这种懊悔与自责深深折磨着林力,他便坐在宿舍发呆,发呆的好处大抵如此了。
     赵强从网吧回来了,宿舍也热闹起来,他问林力,你以前都不上网吗?
     “嗯,高中都没怎么去过。”
     “哦,那下次换地方玩吧。”他的话似乎意味深长。
     “下次?换个地方?”林力在心里嘀咕,“换个地方是换哪里?下次又是哪个下次?”
     不管怎样,总算是让他不再独自发呆了。
     俩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林力因为网吧的遭遇多少显得拘束,倒是赵强,完全跟啥事没发生一样。
     “你这自己宅在宿舍干啥嘛,走,出去转悠一圈?”
     面对赵强的热情,林力没有拒绝的理由,实际上,他完全不会拒绝,但凡他人提出的听上去合理合法的意见建议往往无所不从、无所抗拒。
     “去哪里?”
     “在学校转转嘛,咋样?”
     林力“哦”了一声,跟着赵强走出了宿舍。
     “老实说,大学真没意思。”
     林力依旧“哦”着应付,他本就略带失落,更不愿与舍友讨论此等话题。
     秋天的拉萨,美是无处不在的,校园里到处是飘飘洒洒的黄叶,清洁阿姨往往刚扫完,很快就又铺上了一层叶子。
     见林力没有多少反应,赵强接着说,“凡事都有第一次,我头回去网吧,还以为一个小时给人家一次钱呢。”
     “啥时候发生的事哦?”
     赵强贱贱地笑,“反正肯定是过去的事嘛。”
     他们在不大的校园里闲逛,一对对情侣无疑是最大的亮点,林力就说,“看来咱们得适应潮流,不能搞另类。”
     “我靠,小伙子理想很远大,刚不是还在宿舍感时伤神、多愁善感吗?”
     林力嘿嘿笑,心底的一丝不悦与不甘也随之稍稍减退,年轻人的好处正在于此,他们可以随时随地感慨世事,也可以因为志同道合的人的几句话而“回心转意”。
     “话说回来,确实还是很失落的,这学校,我们能指望学到什么?”
     “尤其我们所学的专业,更是瞎扯淡。”
     是的,在西藏学语言类专业,除了藏语,怕是没有什么出色的了。
     俩人打开了话匣子,林力就开始吐槽,“你说我们怎么想的,跑到西藏来学这个,在内地不是更好吗?”
     “反正我还是觉得得提前想好出路。”
     “我是想着这边工作好找,不然为了什么呢?”
     但西藏究竟是不是工作好找,以及工作是否好干,除了“道听途说”,像林力这样的不懂事的孩子,还能知道些什么?
     他问,“不会毕业了找不到工作吧?”
     “这个不会,听说只要考试,通过率还是挺高的。”
     林力憧憬着,幻想着,以后的路,他希望光明,却无法保证平坦。
    喜欢。
  

第228章 年轻人的忧虑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