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一年后的春天,噩耗传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震撼了上海大学的师生们,大家无比哀痛,悼念这位为国捧心的伟人,全校停课一天,前往孙宅吊唁,表达哀悼与敬仰。
幸而于右任勇敢担任上海大学校长,他的坚持与努力让上海暂时避免了文化专制的侵袭。他以开明的姿态和智慧的眼光,鼓励师生追求真理与自由,扞卫了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立性。在他的带领下,上海大学仍是思想碰撞的热土,各种文化与思想得以并存,师生们在自由的氛围中追求创新与进步。
王至诚越想越觉得能在上海大学任职是个不错的发展机会。他心中充满期待,坚定地说道:“我想,凭我这份真诚,绝对不会被拒之门外。”
张景城却冷静地回应:“我想,校长不会轻易见你。”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泼在王至诚身上,令人感到一阵寒意。
王至诚皱眉:“既然不愿见我们,何必冒雨前来?”
张景城思索片刻,建议道:“我们可以找中间人来推荐,比如徐悲鸿。”这句话如同阳光透过乌云,给王至诚带来了一丝温暖。
徐悲鸿,书画界的传奇人物,曾因生活困顿而漂泊,最终通过努力考入震旦学院。在经历了多次拒绝后,他于五月爱国运动前夕获得公费留学的机会,踏上前往法国的航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景城放慢脚步,长叹道:“八年过去了,徐悲鸿也该回国了。”
王至诚不安地问:“这个消息可靠吗?”
张景城见他有些失望,便说道:“靖尧姐说,田汉在石库门创办的南国艺术学院,将于秋季招生,邀徐悲鸿回国任职南国艺术学院和国立东南大学艺术系。”
王至诚感到一丝被戏耍的感觉,问道:“秋后徐先生才到,现在去找他有什么意义?”
张景城继续道:“我还听靖尧姐说,共字号里有位来自山东的书法家张少卿,他和于右任关系密切,经常在青云路的一家餐馆里聊天。”
“若有缘,或许能相见!”王至诚心中既有相见恨晚的期待,也有如大海捞针般的失落感。就在此时,车外又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王至诚和张景城对视一眼,心中不由得一紧。
“快!隐藏身份!”张景城低声说道,他迅速拐进一条小巷,黄包车在雨中穿行,留下一个模糊的身影。王至诚心跳加速,暗自祈祷,希望这一切都不会影响到靖尧和他们的计划。
就在他们进入小巷的瞬间,王至诚转身望向那渐行渐远的方向,心中不禁升起一丝不安——靖尧的那番话在耳边回响,究竟是信任,还是一种无形的重担?他暗自下定决心,无论接下来发生什么,他都要保护好靖尧和张景城。
“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张景城语气坚定,打断了王至诚的思绪,目光如炬,直视前方。王至诚点头,心中升腾起一种责任感,明白接下来的路不会平坦,但他们的目标已经明确。
“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能见到徐悲鸿!”王至诚的声音铿锵有力,似乎在为这场未知的旅程注入了新的希望。雨水依旧倾盆而下,仿佛在为他们的决心祝福,但紧迫的局势也在暗示着即将来临的危机。
王至诚和张景城共同前行,心中默默许下了一个承诺:在这个乌云压顶的时刻,他们必须携手面对所有的挑战。前方的路,虽未知,但彼此的信任与坚韧,将是他们最大的力量。
喜欢。
第49章 谍战精英:黄包车师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