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城在滂沱大雨中,感到身后那辆轿车始终紧随不舍,心中不由得一紧,必须将这尾巴甩掉。他猛地改变方向,拉紧黄包车的把手,仿佛要在暴风雨中挣脱出一条生路。
雨水打在车顶,发出急促的声响,恍若战鼓在急促敲响。
“喂,兄弟,咱们这是去哪儿?”王至诚一边紧握车把,一边疑惑地问。他的眼中闪过一丝不安,以为张景城走错了路。
“上海大学!”张景城果断回答,语气中透着一股坚定,“这是个好地方,或许能找到于先生。”
王至诚沉吟片刻,尽管心中有疑虑,但还是选择相信张景城。“那就去吧。”他回应道,心里默念着希望能有意外的收获。
随着张景城加快步伐,黄包车迅速驶入一条狭窄的胡同,四周的雨水拍打在车顶,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他们的决定默默祝福。王至诚四处张望,隐隐觉得不安。“这是哪儿?”他不禁问。
“公共租界西摩路,1924年上海大学就在这里成立。”张景城一边拉着车子,一边解释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在这里寻找他们更安全些。”
“上海大学?”王至诚低声自言自语,心中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里曾是历史的交汇点,许多人在这里追逐梦想,也有无数故事在此上演。
雨势渐渐减小,周围的一切似乎都被这场大雨洗净了,仿佛重获新生。张景城继续说道:“上海租界是个‘三不管地带,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在这里活动,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和思想氛围。”
王至诚静静聆听,心中对这个地方的复杂情感渐渐升温。他想到这些年,国家经历的动荡与变迁,上海租界成了许多人梦想的摇篮。在这片土地上,历史的洪流交织着各种人物的命运。
“上海大学的成立几乎脱离北洋政府的控制,这是国共合作的先锋。”张景城的眼神中充满渴望,“我们要从这里出发,重温那些辉煌的岁月。”
“想要将中国教育办得超越日本、美国,上海大学和黄埔军校都是重要的先例。”王至诚认同地点头,眼中闪烁着希望的火焰。
张景城微微一笑,继续道:“上海大学的于右任校长、副校长邵力子等人都是共字号的杰出代表。他们不仅传播革命思想,还在这里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
然而,王至诚心中隐隐不安。“他们现在的情况如何?”他试探性地问,感觉事情并不简单。
“自从顾正红事件后,上海大学的学生们受到了极大的压制。”张景城的声音低沉,眼神中流露出无奈,“何秉彝被枪击,李清漪失踪,而邵力子也因迫害而离开了学校。”
王至诚的心猛然一沉,想象着那些年轻学子的苦境。他深知,学籍和学历一旦失去,意味着前途的尽头,许多人的努力将化为泡影。
“那这些学生参军的情况呢?”王至诚继续追问,心中对这场风波的背后故事充满了好奇。
张景城叹了口气,“有几位师生参与了工人起义,结果引来了国字号右
第51章 绝密使命:谍战在上海大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