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汇教堂内,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和风细雨般的宁静让人感到几分压抑。与会者们屏息凝神,静静地等待着于右任的发言。
这时,于右任站起身,双手紧握讲台的边缘,神情坚定,声音如雷荡响:“外国人在我们的中国大地上,可以随意办学、开课,甚至随意开除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国民政府在做什么?竟然帮着租界来处理我们的学生,支持那些外籍教授?!”
这番话如同闷雷,震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王至诚默默思考,眼前的民国,竟然有四千五百万国民,却有五千所教会学校,其中不乏中学、大学。自从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那些西方传教士的足迹早已遍布,教育的棋局早已悄然形成。王至诚的心中一阵沉重,脑海中闪现出那些在教会学校求知的学子们那忧国忧民的脸庞。
张道藩一问一答:“你们是教徒吗?不是!倒像是一些爱国的所谓激进分子!”
“日本特务混在会场里,国民政府的人却不去抓他们,反而盯着我们!”于右任愤怒的声音再一次打破了会场的静谧。
王至诚的心猛地一沉,目光不自觉地扫向一旁的张道藩,后者面色复杂,神情紧张。
“我们这些自己人中,甚至有些人希望我们的学生不要参与爱国运动,觉得他们应该安心读书!”于右任的声音透着无奈和愤慨,“听说我们几个学生在徐家汇藏书楼借了一些书画临摹,结果却被开除,背后的原因只因为得罪了外籍教授和校长!”
张道藩紧张地站了起来,扮着手指,尽量装出关心的样子:“我也是受领导的重托,只是想在文化教育界成立一个维护蒋司令的社团组织……大家在这个时候应该谨言慎行。”
“请问,我们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于右任转身,直视张道藩的眼睛,言辞犀利地问道。
张道藩被他一瞪,心里一凛,言辞顿时哽住。他的心中暗想,难道于右任也是在调查这件事情?
“我们现在要调查的,是教育问题!”于右任的声音坚定,仿佛要撕裂这片沉闷的空气。“我们应该围绕国父孙先生的教育思想进行深入研究。”
此时此刻,孙中山的声音在他耳边回响,热血在他的胸腔翻涌,他转向张道藩,语气中透着一丝急迫:“调查教育问题,怎么能忘记国父的初衷呢?我们的教育应该服务于民族的复兴,而不是任凭外人操控!”
张道藩面色微变,他明白眼前的局势愈发复杂,“这个问题,难道不该换个地方讨论吗?”他心底的担忧如潮水般涌来。教堂的墙壁仿佛在他面前逐渐逼近,压迫感令人窒息。
王至诚并未退让,反而更加激动,声音愈发铿锵地说:“国父孙中山曾言,‘振兴中华,教育为先。我们不能在这关键时刻回避问题
第71章 谍海沉龙:张道藩遭遇王至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