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孙中山人力、物力的支持。”
王至诚接着说:“1924年,孙中山在接受日本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俄国有俄国的制度,因此不会放弃五权分立和三民主义。”
然而,孙中山去世后,汪、蒋先后派人前往莫斯科,主动请求加入第三国际,但未获回应。1926年,胡汉民参加第三国际执委会第六次扩大会议,表现得极为激昂,振臂高呼:“第三国际是革命的司令部,总参谋部。”会场上响起激昂的口号声和经久不息的掌声。
会后,胡汉民还获得了苏共领袖的特意接见,蒋司令则被选为第三国际执委会名誉委员,并送自己的儿子蒋经国去苏联读书。
靖尧分析道:“去年邵力子率领国民政府第三个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回国后释放了一个信号,随着国民革命的成功,蒋司令为首的国民政府与第三国际的合作开始出现裂痕,分道扬镳似乎是早晚的事情。”
王至诚表示:“看来邵力子去年赴莫斯科并未为蒋司令带来预期的效果。”
靖尧接着说:“当时,邵力子赴苏联之前,国内的‘西山会议派已打出反苏反共的旗帜,开除李大钊的国民政府党籍,解除了鲍罗庭的顾问职务。蒋司令接着制造的‘中山舰事件,旨在通过此事件打击共字号以及汪精卫和国民政府的左派。又制造了‘整理党务案,反对共字号发动的土地革命和工人运动。这些事件成为第三国际与国民政府之间激烈争论的焦点,双方的分歧愈加明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至诚分析道:“以蒋司令为首的国民政府与苏共、第三国际之间根本不是志同道合的关系。即使第三国际接受国民政府加入其组织,也无非是一纸空文。”
张太雷说:“如今国共两党都忙于北伐战争,极容易忽视第三国际的决议和指示。这就需要在国共两党之外推选几位第三国际的中方代表。”
靖尧看向王至诚,问道:“您觉得这个中方代表最合适的人选是谁呢?”
张太雷回答:“经过景星学社、第三国际及太平洋国际学会的推荐,采纳原全国教育联合会、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教育改进会、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以及中华民国教育部等文教、艺术团体的意见,结合李大钊以及厉麟似、黄太炎、蔡元培、梁其超、于右任、沈尹默、王一亭等教育家、艺术家的建议,邀请王至诚作为第三国际的下一任中方代表,以推动中国文化的发扬,抵御文化侵略等问题,与第三国际取得联系。”
王至诚果断拒绝:“不行!”然后解释说,“关于政治的问题,我至诚向来不参与,我只是一名文学、书画爱好者,连柳叶关在哪儿还不知道。”
张太雷说:“我们的人一直在调查有关柳叶的下落。柳叶也是教会大学毕业的一名学生,她不过是策划或指导了学生搞了活动,逼校方搞些调整。我们调停沪大、震旦、约大校方与被开除教师、学生之间的矛盾,妥善处理宗教课与书画课、中西医教学的问题。助力中国文化的保护与弘扬,这何乐而不为呢?”
王至诚越听越感到不耐烦,反驳道:“天要下雨,娘要改嫁,第三国际干预不了,我怎么能管得了国共两党的长远合作呢?”
“至诚!”靖尧望着王至诚,劝说道:“坐下来,咱们好好谈谈。”
喜欢。
第78章 第三国际:复杂的合作与矛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