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真实。”
“这里可不是传说。”王亚樵的声音逐渐变得低沉而坚定,“作为一个记者和历史学家,应该站出来尊重历史。我问你,‘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是不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王至诚仍然不愿意接受,嘴角微微撇起,反驳道:“每个人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都会接触不该接触的人。蒋司令或许曾与黄金荣、杜月笙交往过,但不能说明今天的事实。”
靖尧恰巧提着一个暖水壶走了过来,热水的蒸汽在空气中弥散。“应该是国民革命军在工人农民的支持下,与共字号的鼎力合作,才取得了胜利,比如共字号的叶挺独立团。”
王亚樵不以为然,眉头微皱,“1926年12月,国字号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迁往武汉,蒋司令感到影响力无法与汪匹及相提并论。这时虞洽卿神秘出现,劝蒋司令迁都南京,冀图直接控制。”
靖尧一脸恍惚,忽然说:“王至诚总是不愿接受你的看法,王兄,你开导开导他。”
“差点儿忘了。”王亚樵从怀中摸出一张报纸,递给王至诚,“看这个。”
王至诚接过一看,是4月9日的武汉《中央日报》,副刊上郭沫若发表的《请看今日之蒋……》。他浏览了一遍,眉头微微皱起,随后递给靖尧。
靖尧看后惊喜地说道:“文化界的及时雨啊!揭露蒋司令背叛国家,背叛民众,背叛革命的行径。”他对郭沫若这样的文艺战士充满钦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为了防止个人独裁和军事专制的决议,今年3月,国字号二届三中全会已取消了蒋司令的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人部长职务。”王至诚提醒道。
靖尧却说:“蒋司令仍然保留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手握重权,令行禁止。如果他在上海发动‘清党,其损失和灾难将难以估量!”
“郭沫若现在如何?”靖尧突然想到郭沫若的安危,语气急切。
王亚樵凝重地说:“蒋以郭沫若‘甘心背叛为名,正在通缉他。这段时间,你们必须小心行事,最好停止一切活动。等到事情发展,我王亚樵也无能为力。”
“人人都怕魔鬼,但魔鬼却怕王亚樵啊!”王至诚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调侃道。
王亚樵站起身,脸上浮现出一抹自信的神情:“连三大亨遇上我王亚樵,赶紧绕道走!不管是蒋,还是汪,谁敢倒行逆施,我定敲断他们的肋巴骨!”
靖尧好奇地问:“郭先生如此重要的文章怎么在你手里?”
王亚樵微微一笑,声音低沉而坚定:“一个叫藤枝丈夫的日本朋友,从日本专程来上海拜访郭沫若,找到了这篇文章。他还约你们在徐家汇图书馆相见。”说着,王亚樵微微施礼,“文教方面我可能帮不上大忙,但兄弟和弟妹的安全总用得上我王亚樵!告辞了!”
王至诚望着他的背影,心中暗自思索:王亚樵的刀锋是否真的能斩断潜藏的黑暗?上海的风云变幻,究竟会将他们引向何方?他知道,风暴即将来临,而他们的命运也在这迷雾中悄然交织。
随着王亚樵的离去,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不安的氛围,似乎预示着一场更大的冲突即将到来。这个城市的未来,悬念重重,无法预测。
喜欢。
第102章 王亚樵:迷雾中的刀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