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不仅仅是笔墨的舞动,更是思绪的延伸与灵魂的碰撞。”王至诚抬头,看向坐在对面的南造云子,嘴角勾起一抹调侃的笑意。
南造云子的眼神一亮,急忙从书架上拿出几本书帖,掩饰自己的紧张:“看来您对书法颇有造诣,您能指点一二吗?”
王至诚毫不推辞,语气渐渐变得认真:“一般可以按照书法字体的演变来分类,比如‘金文三盘、‘二凤刻石、‘龙门四绝、‘南北双星、‘楷书四大家、‘唐隶四大家、‘隶书四大家、‘行书四大家、‘草书四大家。”他停顿了一下,观察着南造云子脸上的表情,继续说道,“还有‘书中四贤、‘钟王、‘一台二妙、‘一祖三宗、‘二王、‘二张、‘二李、‘崔杜、‘大、小欧、‘大、小钟、‘三宋二沈等。这是按照书法家来归类。”
南造云子认真地听着,试图在脑海中理清这些复杂的名称:“明白了,都是按照书法家的出生以及活动范围来称呼的。比如‘南沈北于的沈尹默、于右任;‘南林北吴的林散之、吴玉如。”
王至诚微微一笑,摇了摇头:“也非如此。按你的理解,沈尹默应该更正为‘南于北沈、‘南吴北沈了?”
“我……我理解错了?”南造云子略显困惑,眼睛微微眨动。
“这‘南指的是‘南帖,‘北指的是‘北碑。沈尹默、林散之是研究二王帖学的巨擘。而于右任、吴玉如的笔法则是将二王行草的技艺与北碑书法的笔法结构融汇,达到了北碑的高峰。”王至诚解释道,语气中带着几分骄傲。
南造云子点了点头,似乎想到了什么:“吴是周恩来的同学,于是蒋司令的书友……”
王至诚微微皱起眉头,转而问道:“问及翔宇、蒋司令?有些不解?”
“没什么,只是随口说说。”南造云子压低声音,略显紧张,转移了话题。
王至诚继续深入探讨古代书法的各个流派:“我们还可以按照朝代编排,比如‘初唐四大家、‘宋四大家、‘元初四大家、‘明朝三才子、‘晚明四大家、‘吴中四才子、‘清代四家、‘西冷八家、‘艺坛三杰等。”
“也可以按照书法家的书写特点归类。”他拿起几本字帖,指着张芝、张旭、怀素、颜真卿等人的作品,热情地说道,“例如‘一笔书、‘破体、‘颜筋柳骨、‘颠张醉素、‘浓墨宰相。”
南造云子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急切地问:“那么行书的书法家和主要字帖有哪些呢?”
王至诚略加思考,沉吟了一下:“天下行书要数黄山谷的《松风阁》、米芾的《蜀素帖》、欧阳询的《季鹰帖》、柳公权的《蒙诏帖》、杨凝式的《韭花帖》、王珣的《伯远帖》、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以及书圣王羲之的……34;
“是这一本《圣教序》吗?”南造云子兴奋地问,同时递过来一本《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王至诚一笑,耐心地解释:“这是碑刻《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全称为《唐释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圣教序并记》。而称得起天下第一行书的是《兰亭序》,它还有其他称谓,如《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这么多名字啊!”南造云子不禁赞叹,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
“不仅《兰亭序》的名字多。”王至诚微笑着说道,“而且流传的版本更是不胜枚举。”
“先生请继续讲。”南造云子满脸期待,眼神中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
“冯承素版本,即摹本《兰亭修禊》,是中国唐代书法家冯承素创作的‘神龙本。”王至诚开始详
第105章 真假《兰亭序》:书法潜藏的真相[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