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让我和他们一起办大学,是对我人格的侮辱吗?”
王至诚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难道上海大学不配与‘圣约翰合作吗?”
“一个大学,共字号三番五次地参与,我不敢说未来会有好结果。”卜舫济冷冷地回应,目光变得更加坚定,似乎绝不会妥协。
王至诚知道,眼前的这位校长深陷于往昔的阴影中,无法自拔。他缓缓说道:“我尊敬的卜校长,我太年轻了!我知道您吃过的猪肉也比你见过的猪跑都要多。所以,有什么意见尽管提出,我们再商讨。”
王至诚的冷静让面露怒色的卜舫济,渐渐平复了情绪,他说:“我一心想做好大学,而不是做大大学。”他的声音中流露出一丝无奈,似乎在努力寻找一个平衡点。
王至诚微微一笑,语气柔和地说:“尊敬的卜校长,不要急于答应,希望坐下,耐心地听一下,再作决定。”
卜舫济开始踱步,思索着大学怎样办下去?他停住了脚步,思索片刻。在这关键时刻,他的目光穿过窗外的阴霾,似乎看到了曙光。景星学社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或许可以为这场争议带来新的出路。他终于说道:“大学合并容我三思,但现在可以接纳景星学社。但有一点,我可以让贤。你可以到学校主持工作。”
“首先谢谢卜校长对我的支持和信任。”王至诚的心中一动,卜舫济的改变虽然不容小觑,但他深知此举并非出于真心,而是策略上的调整。他清楚地明白,景星学社作为一个推广汉学的文教组织,若没有收回教育主权的承诺,便只能是变相拖延。
“我仰慕厉麟似为中国教育传播做出的成就,也欣赏卫礼贤所做出的努力。卫礼贤不仅是民国着名教育家,中欧教育文化交流的重要代表。”卜舫济的语气有所缓和,但他仍旧无法摆脱内心的挣扎。
王至诚微微一笑,继续引导:“当然,诸位如果能够在传授西学的基础上,保护国学,推进教育管理权,我们不是不可考虑。”
就在此时,美国圣公会的教士插话道:“我要看卜舫济不支持,你们怎样收回主权?”
王至诚的目光在众人之间扫过,心中明了,眼前的局势复杂而微妙。传教士们对教育的渴望与国学的传承之间,夹杂着政治与文化的多重考量。
卜舫济的态度至关重要,王至诚暗自思索着,若卜舫济愿意支持,便可联合起来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思及此处,他冷静地提出:“尊敬的卜舫济校长,现在摆在面前有三条路供你选择:一是立案,并调整学科,减少宗教科时,加大书法和国画的比重;二是合作,三是直接取缔。”
卜舫济微微一震,面露不安。他知道每一条路都将影响无数人的未来,而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使他一时难以决断。他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无论如何,我会做出选择。”
王至诚默默地注视着他,心中暗自思虑,或许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大学的争论,更是一场关于未来的抉择。而这场斗争的结局,似乎正悄然埋下了悬念。
喜欢。
第116章 舌战外籍校长:风暴来得更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