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骤起,在华教会大学的会议室里,灰暗的烛光在无形中拉长了每个人的影子。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似乎每个人的呼吸都能听见,围绕着即将开课的问题,众人的争论正如翻腾的海浪,愈演愈烈。
桑黻翰坐在会议桌的一端,微微皱着眉头,双手交叉在胸前,目光冷峻如刀。他的声音铿锵有力,透着一股不可动摇的决心。“我必须坚持开除那些不合格的学生,他们的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他眼中闪烁着愤怒,仿佛随时准备将对立面一一击破。
蔡元培坐在对面,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讥讽的笑容。“请问,阁下又能开除多少?他们再集体退学,难道你真以为有谁会怕你吗?”他的话语如同针刺般刺入桑黻翰的心底。
“他们敢?”桑黻翰怒火中烧,站起身来,指着蔡元培,仿佛要将他的愤怒化为一股无形的压力。“要法租界的巡捕吃白饭的吗?”
“为什么不敢?”蔡元培冷静地反问,语气中透着无可置疑的自信。
“因为……”卜舫济插嘴,脸上浮现出一抹沉重的神色,“因‘约大的全英文教学,被抨击为‘帝国主义思想的侵略。1881年,圣约翰书院设立英文部,我开始完全用英语教学,这样的做法只会引发更多的争议。”
卜舫济的声音逐渐提高,显得愈发激动,“但从美、英、日等国家留学归来的国共两党的一些重要人物,却承认英语对先进文化的重要性。难道这些学生当真要摘掉校训的牌子吗?”
魏馨兰微微皱眉,轻声说道:“大概是因为您‘约大的校训用的是英文和孔子的名言。”
“‘光与真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卜舫济的语气愈发坚定,他的脸上闪过一丝自豪,“这是圣约翰大学的校训。我们要使圣约翰大学成为中国之光和真理的火炬,没有比这更崇高的目标了。”
桑黻翰冷笑一声,目光如炬,仿佛要将对方的论点一一击碎。“1907年,震旦公学的学生为纪念孔子诞辰,张灯结彩,却被天主教神父视为迷信而制止,一部分学生因此罢课。难道这就是你们要传承的文化吗?”
会议室里的气氛愈发紧张,王至诚坐在一旁,手指轻轻敲击桌面,他心中隐隐感受到事态的严重性。“桑老师,您说的这些历史事件,恐怕不能代表今天的立场吧?”他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我并不是针对任何个人,”桑黻翰冷冷地回应,目光如刀般锐利,“但这些学生要摘掉校训的牌子,的确难以理解。”
王至诚看着桑黻翰,心中暗自思索,忽然想起了陈独秀和蔡元培对孔子与宗教的看法,他轻声说道:“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提到,孔教是‘教化之教,非宗教之教。这样的观点,或许值得我们深思。”
蔡元培微微点头,面带微笑,“我曾在北京神州学会上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十年过去了,在华教会大学还在讨论宗教与教育的关系,未免有些落伍。”
卜舫济接过话头,热情洋溢地表达着自己的看法:“我们圣约翰一直注重美育的作用,通过不同的学生自治会,开展多种活动,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能力。”
第121章 风雨激荡:在华教会争论此起彼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