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楼事件已经在蒋司令的心中埋下了深深的焦虑,他总认为共字号比刺杀他的敌人更为危险,与其让共字号羽翼丰满,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发动这场闻名于古今中外的反革命事变。
要解决四一二事变的危机,张君劢没有找出一个更好的办法,王至诚准备要走的时候。李璜来到身边,说:“总有解决的办法的,我们边吃边谈。”
李璜在饭桌上静静思索,烟雾缭绕中,他的思绪逐渐清晰,一件件刺杀事件浮现在脑海里。
1925年夏季的广州,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黄埔军校的操场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今天,校内正筹组反共的孙文主义学会,而身为黄埔同学会会长的贺衷寒则感到一丝不安。他的心情如同天气,乌云密布,随时可能爆发出雷雨。
“贺秘书,快点!”一个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是陈赓,黄埔三杰之一,身材高大,一脸严肃,眉头紧锁。贺衷寒勉强一笑,心中却更加不安。
贺衷寒走进蒋司令的办公室,表情显得极不自然。他手中捏着一封信,微微颤抖着递上去。蒋司令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脸上流露出威严,正在细读文件。看到贺衷寒走进来,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悦。
“什么事?”蒋司令的声音低沉,透着威严。
贺衷寒吞了吞口水,尽量让自己镇定,“这是……这是杨锦龙发来的信件。”
“杨锦龙?”蒋司令皱了皱眉,显然对这个名字充满警惕。
“是的,信中对您进行了恐吓,言辞极其激烈。”贺衷寒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但手里的信更是让他心里打鼓。
蒋司令接过信,神情瞬间变得愤怒。他瞪大了眼睛,嘴里低声咒骂:“娘希匹!威胁到老子头上了!”他猛地把信扔到桌上,站起身来,开始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光秃秃的脑袋。
“贺秘书,这封信的来源你查清了吗?”蒋司令突然停下脚步,目光如炬地盯着贺衷寒,语气变得严肃。
贺衷寒微微颤抖,努力使自己的声音镇定:“信封和信笺上没有署名,实在无从查起。但我听说,有人对您在扩军上的做法表示不满,似乎是想排挤粤军。”
蒋司令的眉头紧锁,心中逐渐升起一阵不安。他知道,这封信不仅仅是个别人的威胁,而是暗潮汹涌的征兆。“先不要张扬出去,暗中调查,弄个水落石出。”他冷静地说。
贺衷寒点点头,转身准备离开,却又被蒋司令叫住:“下午我去北校场入伍生总队处理公务,宓熙多准备一辆车,多带几个警卫。”
当天下午,在宓熙的护送下,蒋司令来到黄埔军校入伍生总队例行公务。完成工作后,他准备乘坐一辆悬挂着青天白日小旗的专用黑色轿车返回南堤2号的黄埔军校办事处。然而,当他钻进车内时,汽车却启动不了。
“怎么回事?”蒋司令皱眉,心中的不安愈加加深。
司机急得满头大汗,跳下车掀开车前盖检查故障。蒋司令耐心地等了片刻,但心中的焦虑无法平息。他看了看表,终于忍不住了:“把另一辆车开过来,我有急事!”他面无表情地对宓熙说。
不久后,蒋司令坐上了另一辆警卫车,心中对即将到来的压力毫不知情。车子一路顺畅,驶过东坡楼附近时,突然传来刺耳的枪声。周围的空气瞬间凝固,子弹如暴风骤雨般倾泻而下,汽车的油箱被击中,瞬间爆炸。
“快!快下车!”蒋司令的警卫们惊慌失措,试图保护他。
第139章 东坡楼事件:刺杀行动带来的阴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