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至诚经历了轮番轰炸式的审讯,转眼进入1927年8月的一个夜晚。两名狱警冷漠地将他送回牢房,王至诚的心中充满了苦涩的绝望。
在这个万籁俱寂的夜里,吴稚晖的一个电话和翁瑞午的金针,却成了他生存的关键。
回想起七月初的那个下午,经过杨虎的同意,翁瑞午终于来到了狱中。他给王至诚医治伤口,留下了一套针灸书籍,以及一枚闪烁着寒光的金针。
起初,王至诚并未完全理解翁瑞午的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翻阅书籍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翁瑞午用笔标注的字词中隐藏着的信息,那些字句犹如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他内心的希望。
每一次,翁瑞午的到来,仿佛是王至诚心灵的一缕光亮。同时,加深了与张佐臣、杨培生、陈延年的情感交流。
在这些日子里,王至诚感受到了信任与友谊的珍贵。想起与张佐臣诀别的那一天,他仍然感到心如刀绞。张佐臣被押回牢房时,身上满是伤痕,审判官对他仍抱有一丝希望,派两名狱警请王至诚去张佐臣的牢房为他针灸。
有一次,王至诚在针灸的过程中,低声说道:“我并不是你们的人,我只是一名书法爱好者。”他的声音显得无比渺小,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感。
张佐臣却毫不在意,反而鼓励他说:“你也许没有加入组织,但心中那份热爱与信念是一样的。”
就在那一刻,牢房的门被打开,两名狱警走了进来,毫无情感地将张佐臣带走。张佐臣那被折磨得面目全非的脸庞,深深地印在了王至诚的心中,他的心如刀绞,感到无比的痛苦。
此时,王至诚的牢房里突然变得寂静无声。
随后的几天,狱警竟摆满了丰盛的菜肴和两坛酒。王至诚愣住了,他以为这是一顿死刑犯的“上路饭”,心中暗自思忖:自己不过是一名普通的书法爱好者,怎会享受如此奢华的晚餐?可眼前张佐臣的遭遇,让他明白这可能是对自己的一种嘲弄或考验。
在这样一个矛盾的时刻,他的眼前又浮现出张佐臣那张被折磨得面目全非的脸,耳边回响着他的话语:“坚持下去,不要忘记民族大业和国家利益。”
王至诚缓缓坐下,拿起筷子,开始一口口地品尝那些菜肴,心中暗自发誓:“只要我还活着,就一定要将书法发扬光大。”他的手指在桌上的菜肴上划过,仿佛在描绘一幅幅书法的意境,暗自凝聚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渴望。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狱警又带来了一条噩耗:张佐臣和杨培生都已被秘密处决。王至诚的内心如同被撕裂般的痛苦,他无力地跪在地上,泪水夺眶而出,心中满是无助和绝望。
王至诚想起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想起和他们说文,写字,绘画,谈论国事,他潸然泪下。
第162章 以笔为剑:监狱关不住的信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