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陈乔年说道:“等到她母亲去外地探望病重的哥哥时,安娥才偷偷逃出了家……她喜欢工人罢工时唱的《工人团结歌》,将歌词改得更通俗易懂:‘起来,起来,齐心协力,巩固我团体:努力奋斗,最后胜利是我们的!经过她的修改,这首歌曲传唱得更广,成为区内第一首群众爱唱的革命歌曲,深得邓洁的喜爱。”
王至诚听到这里,越发感到不可思议,难以置信这个世界上竟然有两个同名的姑娘,而且她们都在同一所北京美专学校读过书,共同的艺术追求,还从事相似的情报工作。
为了核实靖尧的情感状况,王至诚好奇地问:“今年年初,邓洁的爱人安娥还在上海吗?”
“1927年1月,安娥与丈夫邓洁告别,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陈乔年答道。
王至诚越想越觉得不妙:今年3月底,我从日本回国,靖尧一路相随。靖尧的身材、举止、性格和品德,和那个在关东大地震中失联的安峨如同一人。然而,没想到这个安娥早已名花有主,嫁给了自己的同学、好友邓洁了!
王至诚再三确认:“邓洁的夫人安娥是什么时候去的莫斯科中山大学?”
“是1927年1月啊!”陈乔年答道。
靖尧是在四一二事变前去的?王至诚心中猜测。
陈乔年说:“7月13日,由于叛徒告密和招供,邓洁等四十多名党团员和革命群众被捕,邓洁被判死刑。邓洁是安峨最感谢的人,而当安娥从萧三的来信中得知丈夫就义的噩耗时,她心如刀绞,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只要一闭上眼,就能想起邓洁的身影。”
王至诚不禁问道:“不久,安峨回国了,还来过龙华监狱看望过我。”
“什么?”陈乔年愣了一下,“至诚兄,我觉得你今天的问题有些奇怪。安娥还在苏联,怎可能飞回来看你?”
“不是!我说的是安靖尧。”王至诚急忙解释,随后将他如何赴日本讨还爷爷参赛的《兰亭序》,靖尧化名安峨作为记者的经历,以及她在日本的邂逅与关东大地震失联的经过,以及自己如何回国再赴日本读书的事情简要说明了一遍。
陈乔年顿时恍若明悟,一拍脑门,笑道:“你说的安靖尧和化名安峨的姑娘就是同一个人啊!”
王至诚困惑地说:“我怎么觉得你提到的邓洁夫人安娥与我的初恋安峨如此相似呢?”
“既然知道安娥嫁给了邓洁,就别再想入非非了。”陈至诚摇头道。
王至诚感慨地说道:“我总觉得她们在做情报工作时,为了避开敌人的怀疑,常常共同扮演夫妻的角色,这样我也能理解靖尧了。今天听你一说,我才意识到,爱上一个不该喜欢的人,战友的女人,真是复杂啊!”
“至诚兄,靖尧和邓洁的爱人安娥,她们在情报工作上的要求都非常严格。”陈乔年笑着说,“她们都使用同一个笔名,但所做的事却是两个活生生的人,在那个极其危险和艰苦的岁月中,也可以相互照应,确保安全。”
喜欢。
第175章 美专校花:两个安峨的命运交错[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