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王至诚摇头:“在日本,我留学了三年,才真正意识到我们有很多文化是任何国家无法超越的,我才选择回到祖国,回到故土,回到家乡!”
“有志男儿在四方……”王怀兰急切地接上。
“‘父母在,不远游。”王至诚引用了孔子的《论语》,语气坚定。
“下一句是什么?”王怀兰压低了嗓门,极力控制着情绪。
“《论语.里仁篇》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王至诚回答完,问道:“现在的有志者都跑到国外去了,谁来救国富民?”
“人各有志啊!”刘海粟站起身,向王怀兰施礼告辞。“我送送他。”王至诚起身,紧跟着刘海粟走出了饭庄。
王至诚目送刘海粟坐马车远逝,然后回到爷爷的身边。
王怀兰批评他:“你刚才对季芳(刘海粟)的态度真是不妥啊!”
王至诚不屑地说道:“我在监狱里关了一年,没有他的任何消息。而如今,他却要我跟他走?”
“跟他走有什么不好?”王怀兰问道。
“你以为他是让我去上海美专任教啊?还是想让我把《兰亭序》展览到东京去!爷爷,我好不容易留日回国,我们的祖国有那么多地方值得我施展才华,何必再去东京受委屈呢?”
“什么委屈?就是缺少胆量!”王怀兰坚决地回应,“你应该学习季芳(刘海粟)的艺术胆量。”
民国初年,如同“少女走出闺阁”般,刘海粟以勇气开设人体写生课,成为当时的“勇士”,也不愧是“中国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和现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
王怀兰看着沉默的王至诚,压低了嗓门说:“既然不愿跟季芳去,那和我一起回山东吧。”
“回山东做什么?”王至诚疑惑地问。
王怀兰说:“如果我们不能在上海创办国学院,就回山东。山东是圣人出生地地方。”
王至诚一下子被点醒了,说道:“山东还是书圣王羲之的诞生地,我们可以创办一个《兰亭序》暨王羲之书法研究会。”
王怀兰说:“创办国学院和书法研究会,是两码子事!”
“怎么就两妈子了呢?中国书法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王至诚摊开双手,耐心地劝爷爷,“这不矛盾啊!如果连书法研究会都办不了,您那国学的创办,悬!”
“你就是牵着不走大倒退的驴!”王怀兰忍不住骂了起来。
“怎么‘白眼狼变成‘驴了?”张景城回来了,来到王怀兰身边,劝道:“那也是一头能拉磨的驴!”
“吃饭!”王怀兰舒缓了许多,招呼着。
这时,四位流里流气的青年男子走了进来,均戴着黑色礼帽,却掩饰不了他们左右流盼的眼神。王怀兰向王至诚、张景城递了个眼色,随后匆匆吃了点饭,茫然离开了饭庄。
喜欢。
第192章 迷雾中的选择:一次无法回避的冲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