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至诚回头一看,坐在张景城桌子上的男子,想必就是林济青了。话未出口,王怀兰便轻声对王至诚说道:“他是林济青先生,国学大师。”
林济青,生于1886年,原名林则衣,来自山东莱阳,是近代着名学者与教育家。自1924年起,他担任私立青岛大学的教务主任,并担任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
“来,吃点东西。”林济青挥手让老板娘送来三碗羊汤和三个牛肉烧饼。烧饼是用剁碎的牛肉夹在新鲜烙的饼中,羊汤搭配牛肉烧饼,香气四溢,令人垂涎。
王怀兰夹起一块牛肉烧饼,眉头微皱,并不急于享用,转而认真地说:“我想提出一个建议,创建山东大学国学馆,在现有学院和学科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国学院或中国书画科系。”
“国学馆的设立确实是个良策。”林济青放下手中的汤碗,目光闪烁,似乎在思考。“文学院的教授栾调甫曾倡议组建国学研究所,联系美国美孚公司经理寻求捐款,以支持汉学研究。”他抬头看向窗外,眼中流露出一丝忧虑,“但目前我们面临师资不足和经费紧张的困境。”
“我想,如果齐大的国学馆能够成立,情况或许会有所好转。”王怀兰积极说道,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我们可以寻求哈燕社的资助,国学所的成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文学院的资金紧张问题,提升齐大的国学研究地位。”
“这不仅仅是好事。”王至诚插嘴,声音坚定,“到那时,齐大可以再次掀起反对教会奴化教育、收回教育主权的运动。林伯父可以进行适应性的改革。”
“我不是校长,称呼我林教授或林伯父就好。”林济青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亲切。
“林伯父,您将来一定会出任山东大学文理学院院长兼校长的。”王至诚继续说道,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这都是早晚的事情吗!”林济青笑着摇头,目光重新聚焦在王怀兰身上,“但确实需要一个有远见的规划。”
就在此时,林济青的视线突然被一抹异样的影子吸引,他环顾四周,注意到张景城桌前的川岛美子正以男装打扮,目光冷漠地注视着他们。此刻,林济青的心中隐隐感到一丝紧张。
“如果东京再次进犯济南,齐大面临罢课潮,局势将愈发严峻。”林济青压低声音,眉头紧锁,“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不能让齐大的筹款计划化为泡影。”
王怀兰的脸色顿时变得凝重,“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若齐大的国学馆得以成立,我们的声音将会更加强大。”
“但是,四大家族的权威依然存在。”王至诚难掩忧虑,“即便我们有志于教育改革,他们也不会轻易放手。”
“可国学研究所必将进入一个极盛时期。”王怀兰坚定道,眼神中透出无畏的斗志。
林济青点了点头,开始详细分析局势。“我们可以借助我的创新办学思路,广泛延揽人才,并可以聘请孔祥熙担任董事长兼名誉校长。”
“孔祥熙了解教育,真的会担任这所大学的校长吗?”王至诚质疑,眉头微皱。
“他的背景不容小觑。”王怀兰回答道,眼中闪现出深思,“他曾创办教育,回国后也曾设立铭贤学堂。而且,财政部长子文是他的妻弟,有了财政支持,办大学便不成问题。”
此时,林济青的目光再次落在老板娘身上,他微微皱眉,低声说道:“我怎么看,这位老板娘怪的,我经常来这里吃饭,今天装作不认识我。”
王至诚凑近林济青的耳朵,轻声问道:“像不像川岛美子
第225章 走进齐大:国学梦将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