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72章 爱国情怀:暴风雨后的阳光[2/2页]

文化英雄联盟 万里虹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学美术史学部。”
     张景城好奇地问:“对于鲁迅,我们都不陌生,但钱玄同呢?”
     “钱玄同自号‘疑古,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先驱,坚决反对封建主义文化制度,是反对各类复古主张的先锋。他主张破坏过去的一切,甚至认为汉字书写废时应当取消,线装书应当扔进茅厕,四十岁的人应当枪毙等等……”王至诚滔滔不绝,似乎对历史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热情。
     张景城听得入迷,甚至忘记了拉车。他的心中开始对这些历史人物充满敬仰。
     “师傅!累了吧。”王至诚关心地说道,看到张景城满头大汗,神情专注。
     “我更喜欢鲁迅先生这个‘狂人!但姐姐更喜欢秋瑾。”张景城不好意思地加快了步伐。
     民国七年(1918年)5月,周树人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部作品刊载于《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轰动一时。
     “您读过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吗?”王至诚问道。
     “我从靖尧姐那里看过,还有《药》,文中的夏瑜就是秋瑾的暗喻。”张景城回答。
     接着,王至诚讲起另一个故事:“当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秋瑾肤色白皙,眼睛细长,体格消瘦,是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她每日往返于学校,坚决反对清政府,试图唤醒沉睡的国人。”
     “后来,坚决反对清政府的留学生陈天华因反对规程而在东京大森海湾愤然自杀,年仅30岁。秋瑾等人为他举行了追悼会。”王至诚的声音渐渐低沉,似乎在回忆那段悲伤的历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景城感慨道:“听靖尧姐讲,日本政府为了防止留学生参与革命,出台了一系列取缔规则。性格刚烈的秋瑾召集在日留学生,提出回国自主办学,反对‘取缔的集体回国集会。鲁迅等人却选择了集体回国。”
     “一个留日,一个回国,谁正确呢?”张景城眉头紧皱,显得困惑。
     王至诚认真地说道:“在陈天华的追悼会上,作为召集人的秋瑾认为选择留下的学生贪生怕死,于是拔刀恐吓:‘如有人回到祖国,投降满虏,卖友求荣,吃我一刀。”
     张景城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我更不明白了。秋瑾就义后,鲁迅在《范爱农》和《药》中以秋瑾为题材进行了纪念。”
     王至诚强调:“一些‘历史发明家喜欢掐头去尾地把‘如有人回到祖国这个前提去掉,导致这段话似乎直指不愿回国的鲁迅等留学生。事实上,当时秋瑾并非针对鲁迅,只是观点不同,两人在用不同的方式证明着自己的爱国心。”
     张景城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啊!我现在明白姐姐为什么崇拜秋瑾女士。”
     “身不得,男儿烈,心却比,男儿烈。”王至诚吟诵着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中的句子,对张景城说道,“近日获得的一些信息,我将写在文章里,明天早日你拿走发表出去。”
     “得令!”张景城说着,加快脚步,黄包车飞速向前,驶向那个充满变革与希望的时代。
     就在他们的谈话中,王至诚一阵不安涌上心头,明白眼前的历史变迁,正潜藏着无法预测的未来,而自己即将面临的抉择,将不仅关乎他个人的命运,更是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喜欢。
  

第272章 爱国情怀:暴风雨后的阳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