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术医学制造一些神秘的气氛,曾愚弄天下民众。”
葛月潭说:“尽管巫术的神秘和迷信曾欺骗、愚弄了那些没有文化的人,但它在中国传统医学的形成与发展中也曾起到过积累和传承的作用。”
王至诚听后,眉头微皱,认真说道:“这不可能!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上面的文字并无巫术一说。董作宾和梁思成的弟弟梁思永等人正准备去试掘,最早可能在今年秋天。”
葛月潭点头:“祝由术的存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黄帝内经》云:‘黄帝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至隋唐时期,祝由术达到了巅峰,成为官方医学的一部分。”
王至诚反驳说:“那些装神弄鬼的巫师们,摇身一变成了官方认证的医学专家。巫术在中医之下,被一些人认可。”
“随着医学的发展,‘巫与‘医逐渐分离,到了明朝,太医院设立了医术十三科,祝由科逐渐被废除,回到了民间。”葛月潭继续讲述。
王至诚总结道:“民间更多的人仍然相信鬼神之说,他们认为是邪魔侵体才会生病,让祝由术来驱赶这些邪祟。结果,连民间也不屑一顾了。”
葛月潭解释:“是啊,‘祝由术最初是与巫术同源,巫术又与真正的中医学混淆。原是祝由术中也有通晓医理之人,与中医结合后便成了巫医,既身负医理药学,又精通巫术。他们在医治之余,更关注的是人的心理。”
王至诚不禁要问:“葛道长在我腮上写的‘正字,是否也是祝由或巫术的一部分?”
“是也不是。”葛月潭认真地回答,“后来的道教逐渐将巫术中的‘医心吸纳,发展成道教医学。道教医学虽然不被主流认可,但也治愈了许多疾病,甚至是西医束手无策的顽疾。”
“所以,道教医学与传统中医走向了不同的道路。”王至诚直言不讳地说,“目前仅存的巫师多在深山老林或文化落后的农村,所求医病者大多是文盲或心理疾病患者。无论祝由、巫术,或道教的符咒,都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往往通过各种手段企图解除疾病。”
葛月潭语气坚定:“贫道不打诳语,实际上,至诚腮上的病得以痊愈。”
王至诚说:“成功则视为灵验,失败则是患者心存不敬,触怒了神灵,这是巫术的常用伎俩!”
葛月潭又说:“世上一些人过于崇拜道家术,本身就是迷信;相反,一些人又全盘否定道家术,比如共字号的一些人。”
王至诚想起葛月潭给他医病的经过,产生了质疑,“明明是针灸治好了我的腮上的伤痛,为何要用毛笔和朱墨……”话音未落,王至诚感到嘴角向受伤的一侧歪斜,疼痛感如潮水般涌来,令他面露痛苦。
就在此时,葛月潭迅速举起手中的毛笔,飞快地在王至诚的腮上画下一个符咒,朱墨的笔尖在他肌肤上划过,似乎蕴含着某种神秘的力量。
王至诚的心中既有疑惑,又充满期待,期待着这一瞬间能够带来的改变。
喜欢。
第301章 太清宫探秘:信仰与医学的交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