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怎么想,你又怎么知道?”
冯庸拽了拽王至诚的裤子,开玩笑地说:“你是冰莹肚子里的蛔虫,喜欢人家了?”
“只能是婚外恋了。”萧红用王至诚对庐隐的评价,开着玩笑。
冯庸说道:“刚才小妹提到苏雪林和冯沅君,介绍一下吧!”
萧红坐下,面露尴尬:“冯沅君太忙了,清华大学的研究院毕业后,忙着和陆侃如谈恋爱,东北大学,她是不会来的!”
冯庸说:“那我重点谈一下苏雪林姐。”
王至诚不假思索地替她说:“苏雪林算是优秀的散文作者。她在大书法家吴稚晖创办的学院里学习文学、绘画,回国后,同从未谋面的五金商人的儿子张宝龄完婚,但没过几年便分手了。现在沪江大学还是东吴大学教书?”
“沪江大学。”萧红回应道,“一次北新书局的老板李小峰设宴,答谢在他书店里出过书的人,其中就有苏雪林和鲁迅。能请到苏雪林的,恐怕只有鲁迅先生了。”
“听说丁玲也曾拜过鲁迅先生。”王至诚的言下之意是,丁玲也可以请过来。
萧红接着讲述:“丁玲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来到了北京,结识了青年编辑胡也频。忽闻亲弟弟夭折,她痛苦地离开北京,返回湖南老家。胡也频居然借了钱追到湖南,蓬头垢面地出现在丁玲母女面前,丁玲紧闭的爱情大门终于被打开。”
“你觉得她们谁可以来东北大学?”冯庸放下手中的报纸,关心地问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萧红认真思索后说道:“苏雪林和丁玲虽然婚姻不幸,但她们的事业干得风生水起,不可能来东北大学。”
“凌叔华呢?”王至诚想起了凌淑华。 “她是‘高门巨族的精魂,1900年生于文化古城北京的一个仕宦与书画世家。待到妙龄,见过印度诗人泰戈尔,嫁给大才子陈西莹,与徐志摩、胡适等人成为密友。她的文学创作和绘画成就,被称为‘珞珈林山三个文学朋友,又称‘珞珈山三杰。”
萧红分析道:“凌叔华和谢冰心同为1900年生人,五四新文学的女作家,北京大学的同学。她们之间有着很真诚的交往。如果苏雪林请到,冰心即会到。要冰心来,还需要林徽因姐。”
冯庸看着王至诚,征求他的意见:“看来要请梁思诚兄帮忙了!”
王至诚直接拒绝:“凌淑华来与不来,不在梁思成,也不是林徽因。”
“谁?”萧红和冯庸几乎同时问道,眼中闪烁着疑惑。
“她的丈夫陈源。”王至诚进一步说明,“陈源借表舅吴稚晖之力,先是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回国后,又在胡适的支持下,与徐志摩、王世杰等共创《现代评论》,主编其中的《闲话》专栏,与鲁迅结怨,多次爆发笔战。去年陈源与凌叔华结婚后,拥蒋反共。”
冯庸皱眉道:“拥蒋反共的人,我们最好不要请到东大来吧,免得给张汉卿添麻烦。”
王至诚停下手中的笔:“丁玲、庐隐、苏雪林等,大都是鲁迅先生的学生,如果请到鲁迅,一切迎刃而解。”
是的,没有鲁迅先生为荆棘满地的青年们开路,萧红、丁玲、王映霞等青年作家就不可能冲出牢笼走进文坛。鲁迅是中国青年作家之父,他为建立我国现代文学队伍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喜欢。
第362章 文学交响曲:鲁迅时代的召唤[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