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国家动荡,民众需要革命和变强。善于涉险的鲜卑人所创立的‘北邙体正能给当时的书家带来拼搏进取的‘精神食粮。李瑞清、康有为、梁其超、孙中山、曾熙、吴如玉等书家中有许多人都以魏碑成名。白蕉的观点并不代表整个书法界的真实情况。”
“如果没有碑与帖之争,白蕉应当得以名家之位。”张学良对白蕉的评价逐渐提高。
“应该加上‘东北虎之子张汉卿。”这时,梁思诚走了进来。
“我们只是涂鸦而已,大学课堂是大雅之地。”张学良微微一笑,他希望能找到合适的书画家加入东北大学,而不是名气过于突出的大家。
梁思诚坐下,倒了一杯水,随意说道:“林森年初被选为国民政府委员,目前正在准备立法院副院长的竞选;马公愚忙着与郑曼青、马孟容等人共同创办中国艺术专科学校;林风眠正在筹备我国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学院,并有望担任首任院长。”
接着说道:“潘天寿今年定居杭州,任西湖艺术院教授;刘开渠则担任国立艺术院图书馆主任兼西画助教,目前留学法国,入读巴黎高等艺术学校学习雕塑。”
梁思成放下茶杯,说道:“张凤翙曾创办西北大学,因懂军事且有威信,在军政当局职位较高。汪日章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需要明年毕业。不过,这些人多在政府要职,或者在大学教书,或在外留学,想请他们加盟东北大学并不现实。”
王至诚无奈地摇头,没想到梁思诚对在东北大学设立书画科并不看好。
“现在,就您至诚了。”张学良突然转向王至诚,目光坚定,“可以让靖尧等做学生的辅导老师,把书画开起来。我就要办成一所全国性的书画大学,把全国喜欢书画的学生都吸引过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至诚心里一动,想起了张学良在书画界的两位朋友,便推荐道:“张伯英,着名画家齐白石的老师。他与海内名家如康有为、梁其超、于右任、齐白石等交往密切,以精于品鉴金石书画闻名于京津。弘一法师是一位传奇人物,让他来东北大学,也算找到栖身之所。”
“这不行!”张学良立刻反对,显然他对此有顾虑,“张伯英毕竟年事已高;弘一法师毕竟是僧人,让一个僧人来学校搞一两次辅导尚可,但要做教授恐怕会引起外人的笑话。”
王至诚想到了东北大学首任校长王永江,他说:“老校长王永江是一位临摹或研究《兰亭序》的高手,他为我们在东北大学对王羲之及《兰亭序》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有了这个文化底蕴,我们在此基础上组织王羲之《兰亭序》研究会,开几节课可以,但设立一个书画科尚不成熟。”
“嫂嫂留学初是建筑,后来是美术吧。”张学良望着梁思诚,心中忽然浮现出林徽因的身影,暗想:王至诚虽然是书画家、鉴赏家和收藏家,但他的心思好像不在教育,好像在更广阔的文化艺术。今日答应王至诚创办书画班和《兰亭序》暨王羲之书法研究会,还需要林徽因暗中帮助。
“王先生,外面一位赵先生请你!”靖尧的声音打断了他们的讨论,王至诚借此机会与张学良告辞。
喜欢。
第368章 单刀赴会:王至诚接受张学良的任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