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山口……”
“山山,口口。家里人称她豆豆。”小野菊子突然校正,“这是她的乳名,我叫李菊,山山的学名就叫李香兰吧。”
靖尧赞美:“李香兰,美好、文雅、名声好。好美丽的中国名字。”
李香兰说:“李际春是我养父,这是养父给我起的名字。”
靖尧觉得疑问:“你爹爹为什么不给你起名字?”
李香兰说:“要是爹爹起名字,我应该叫金香兰。我爹爹叫金碧辉。”
小野菊子把话接过来:“她爹爹金梦尘,碧辉是他的字。她们父女接触少。见一次面,爹爹非常宠她,惯她,你看连爹的字号都喊出来了。”
李香兰说:“前天我们在北京,和爹爹告别的。”
靖尧一想:王至诚有一个叫金梦尘的朋友,奉天人,现在上海艺术大学学习绘画,怎么在北京呢?中国之大,重名字的太多。
小野菊子说:“我家金梦尘三岁的时候,全家从奉天搬到了哈尔滨。”
小野菊子的回答基本没有问题,但经过共字号专业训练的特科人员,还是发现了小野菊子的破绽,为了稳住她,靖尧告诉她:“再过一周,就要准备放寒假。我们给你登记好了,春节后再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香兰和弟弟拽着小野菊子的胳膊含泪哭求:“我们现在就读。”
靖尧想了想:“这样吧,两孩子这么着急,我去请示一下上面,先等一下。”
靖尧把小野菊子安稳住,跑去传达室向王至诚打电话,核实金梦尘近来的情况,然后回到办公室,小野菊子竟然带着两个孩子从身边溜走了。
身在东大的王至诚接过靖尧打来的电话,刚刚放下,一阵敲门声骤然响起,那熟悉的敲门声,忙披着大衣去开门。
门开了,一位脖子上挂着照相机,戴着军帽,身着厚重军大衣的青年站在门口,脸颊因寒风而微微泛红,眼中闪烁着激情的光芒。
青年人把军帽托在右手,给王至诚简单鞠了一躬:“敝人金梦尘,字剑啸,听闻王先生是《兰亭序》的收藏家和书法家。今收藏一幅《兰亭序》请王先生慧眼鉴赏。”然后从腋下的文件包取出一幅作品。
王至诚接过金梦尘手里的作品:“金先生,请进。”然后端了一杯热茶给他,看看巴来:“金兄年方18岁,在小说、诗歌、戏剧、导演、绘画都有专长,还学过医。可书法不是金兄研学范围啊!怎么找到《兰亭序》这么好的东西啊!”
金梦尘说道:“我在学习绘画和木刻期间,也算意外捡漏吧。”
王至诚再一次握紧金梦尘的手:“你果然是是《晨光》报文艺副刊的重要作家、文艺副刊《江边》编辑金先生。”然后问道,“奉天形势这么复杂,来此做什么?”
金梦尘笑道:“奉天是我故乡啊!我这次奔往哈尔滨采访。路过拜访一下王兄,不行啊!”
王至诚说道:“金兄来时,我从报纸上新闻看到,哈工大等高校和中学生成立了一个什么联合会,遭到当局的阻拦,部分爱国学生受伤。金兄这一次回故乡,一定和这些有关。”
金梦尘略思片刻:“正是,我这次前往正是调查事件的真相。听说,你不是要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吗?不如我们一同去哈尔滨。你可以在哈尔滨车站去莫斯科。”
靖尧从里间走了出来,相互认识之后,靖尧说:“这个计划,组织上已经取消,鉴于目前的形势,王至诚留在奉天和东大还有重要任务去做。”
金梦尘起身告别,王至诚意识到,用文艺作品唤醒民众的心灵,远比治愈人们身体上的疾病更为重要。金梦尘这一去,是以笔为武器,像鲁迅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勇敢地与敌人战斗。而自己需要留在奉天,以书画教学和研究为掩护,完成更重要的使命。
喜欢。
第381章 不速之客:寒冬里的抗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