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59章 于……教授?[1/2页]

美食从和面开始 糖醋虾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幸好当时没有升级乾隆白菜,更没有升级麻酱豆角。
     不然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升级机会。
     徐拙一边吃炸酱面,一边暗自庆幸。
     看来不管做什么,还是要坚持自我。
     不能被别的因素牵着鼻子走。
     吃完饭之后,老太太回自己房间午休,徐拙把厨房收拾一下,换了身衣服后打车去第一楼,开始在后厨帮忙,顺便感受一下第一楼后厨的气氛。
     第一楼的后厨跟徐家酒楼合蓉城味道都不一样。
     徐家酒楼的后厨比较江湖一些。
     厨师们因为都是老爷子的徒弟,都是师兄师弟相称。
     不管他们内心怎么想的,反正表面上都一团和气。
     哥哥弟弟的叫个不停,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梁山好汉转世了呢。
     而蓉城味道的后厨,非常商业化,该是谁的活儿谁就负责,不讲人情味儿,也没啥人情味儿可讲。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事,没啥交流,跟企业单位的上班族没什么区别。
     而第一楼的后厨,却不一样了。
     这里说是后厨,其实更像是课堂。
     后厨的主厨都在扬州大学烹饪旅游学院担任兼职老师,所以在后厨,帮厨和服务员都喊他们为……老师。
     对,老师。
     这个本该出现在学校的称呼,却在这油烟弥漫的后厨大行其道。
     弄得好端端的厨房像是搞科研的实验室一样。
     学术氛围很浓厚。
     不过就是多少有点违和。
     特别是对于逃了四年课的徐老板来说。
     听到老师这个称呼,就不自觉的想逃课。
     而于培庸的称呼,更是让他侧目。
     因为他发现大家没喊于培庸为师父,也没喊老板。
     而是称他为……于教授。
     嗯,于培庸是扬州大学烹饪旅游学院的客座教授,而且还参与了学院的创立和建设。
     说实话,要是没有于培庸在背后的鼎力支持,扬州大学的这个烹饪旅游学院能不能开起来还两说呢。
     老太太是教授徐拙忍了。
     没想到于培庸这个厨子也是个教授。
     再对比一下自家只会装逼和打麻将的老两口……
     差距啊!
     长辈们都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好。
     殊不知孩子们也羡慕别人家的长辈好呢。
     于家这俩教授也挺有意思。
     一个是美学,一个是烹饪。
     相互之间还有些联系。
     比如淮扬菜最引以为傲的摆盘雕刻和刀工,都是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美学所追求和研究的。
     而美学的那些理论,对摆盘和雕刻也有着指导意义。
     不知道早些年两人走到一起,会不会也是因为烹饪的关系。
     第一次处在学术气氛这么浓厚的厨房,徐拙多少有些不适应。
     而且他擅长的那些菜品,第一楼都没有。
     所以……
     徐老板转了一圈,只能选择在后厨切墩。
     因为别的活儿,他要么做不来,要么不会做。
     有些尴尬。
     不过这种地方,老爷子应该喜欢。
     他对淮扬菜了解不少,可以尽情的装逼。
     怪不得从扬州回去后就做出了平桥豆腐,估计在第一楼后厨没少跟这里的厨师交流。
     “你是徐教授的孙子?欢迎欢迎。”
     忙碌之余,几个主厨过来跟

第559章 于……教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