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陆胸。陆子亮臣,系翰苑出身,曾游学外洋,至是适来省父,劝父姑从圆融,谁意祸机猝发,到署仅隔宿,竟见乃父丧躯。父子恩深,如何忍耐,即取出手枪还击。此时的革命军,还管着什么余地,顺我生,逆我死,众枪齐发,又将亮臣击毙。(陆抚父子殉难,虽是尽忠一姓,心迹尚属可原,故文字间独无贬笔。)再拥进内署,把陆抚眷属,复枪毙了好几人。抚署已毁,转至藩、臬两署,拥藩司王庆平,提法使李盛铎,至谘议局,迫他独立。两司不从,被禁密室,另推协统阎锡山为都督。锡山受任后,婉劝李盛铎出任民政,盛铎乃允。只王庆平执意如故,由锡山释放使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山西省的警信方来,江西省的耗音又至。江西自九江兵变后,省城戒严,勉强维持了几天。绅、商、学各界,组织保安会,将章程呈报抚署,请冯汝做发起人。冯抚倒也承认。嗣军界亦入保安会,请冯抚即举义旗,冯抚不允,于是各军队夜焚抚署,霎时间火光烛天,冯抚自署后逃出,匿入民房。藩司以下,亦皆走避。革命军出示安民,方拟公举统领。适马毓宝自九江驰至,由各界欢迎入城,当于教育会开会,以高等学堂为军『政府』,仍举冯汝马癸为都督。汝马癸闻这消息,料军民都无恶意,遂出来固辞,乃改举协统吴介璋任都督,刘起凤任民政长。汝马癸交出印信,挈眷归去。马毓宝亦返九江。(江西独立,最称安稳。)
这时候的云南省,也由协统蔡锷倡议,与江西省同日独立。云南边隅,次第为英、法所占,是年,英兵复占踞片马,滇民力争不得,未免怨恨『政府』,兼以各省独立,军界跃跃欲试,遂由协统蔡锷开会,召集将弁,同时发作,举火为号。第一营统带丁锦不从,被他驱逐。随攻督署,迫走总督李经羲,即改督署为军『政府』,举蔡锷为都督。各军搜捕各官吏,拿住世藩司,因他不肯降顺,一枪结果了他的『性』命。只李督在滇,颇有政绩,经各军搜出后,蔡锷独优礼相待,劝他为民军尽职。李督心有未安,情愿回籍。蔡锷不便强留,由他携眷回去。(可见做官不应贪虐,到变起时,尚得保全『性』命。)且因督署总是老衙门,舍旧谋新,将都督府迁至师范学堂,会同起事诸人,组织各种机关,并电各州、县即日反正。不到数日,云南大定。
这数省的电音,传至摄政王座前。正急个不了,内廷的王公大臣,又纷纷告假,连各机关办事人,十有九空。此刻,老庆等人并没有法子,还是各争意见,彼此上奏,愿辞官职。贝勒载涛,也辞去军谘大臣的缺分,弄到这个摄政王,呆似木鸡,终日只是泪珠儿洗面。到无可奈何之际,不得不请老庆商量。老庆只信任一个袁世凯,便把内阁总理的位置,一心让与袁公,且劝摄政王概从袁议。摄政王已毫无主意,遂授袁为内阁总理大臣,叫他在湖北应办各事,布置略定,即行来京。(越重任,越将清社送脱。)一面取消内阁暂行章程,不用亲贵充国务大臣,并将宪法交资政院协议。资政院的老臣,先请下诏罪己,速开党禁,然后好改议宪法。摄政王惟言是从,下了罪己诏,开了党人禁。方由资政院拟定宪法大纲十九条,择定十月初六日,宣誓太庙。可奈各省民气,日盛一日,恁你如何改革,他总全然反对。
上海的制造局,系东南军械紧要地,九月十三日,被革命党人陈其美,率众攻入。复占了上海道县各署,公举其美为沪军都督。吴淞口随即起应,遍悬白旗,宝山县亦即光复。沪上人民,欢声如雷。正在相庆,贵州独立的电报,亦到沪渎,说是巡抚沈瑜庆以下,尽行驱逐,现举杨荩诚为正都督,赵德全为副都督,全境安谧等语。沪军『政府』越觉欢跃,立派军士五十余人,至苏州运动军营,共建义旗。各军官一律应允,夤夜出发军队,齐集城下。十四日天明时,城门一开,各军鱼贯而入,径圣抚署,喧呼革命。苏抚程德全,仗胆登堂,问他来意,各军齐请程抚独立。程抚没法,只好赞成,但饬军队勿扰百姓。各军大呼万岁!即在门外连放九炮,悬起江苏都督府大旗。至十五日,苏城内外,就遍悬白旗,程抚居然改做都督,选绅士张謇、伍廷芳、应德闳等,分任民政、外交、财政等事。并截断苏、宁铁路,派兵扼守,以防南京。(江苏系官长独立,真是不血一刃,较江西尤为快利。)
江苏既定,沪上复遣敢死队到杭州,浙抚增韫,正焦愁万分,每日召官绅会议,绅士以“独立”二字为请,增抚总是不从。至敢死队到杭,密寓抚署左近,约各营乘夜举事。于是苋桥大营的兵士,入艮山门占住军械局;南星桥大营的兵士,入清波门占住藩运各署。敢死队怀着炸弹,猛扑抚署,一入署门,第一个抛弹的首领,乃是女志士尹锐志。闻他系绍兴嵊县人,尝在外洋游学,灌入革命知识。此次挈他妹子锐进,同来效力,首掷炸弹,毁坏抚署。卫队及消防队,不敢抵敌,统行入党。急得增抚避匿马房,被党人一把抓出,拖至福建会馆幽禁。藩司吴引孙等,一律逃去。未及天明,全城已归革命军占领,推标统周亦城为司令官,以谘议局为军『政府』。临时都督,举了童训,童训自请取消,另举前浙路总理汤寿潜。汤尚在沪,由周亦城派专车往迎。只杭州将军德济,尚不肯投顺,几乎决裂,两边要开炮相斗,幸海宁士民杭幸斋,至满营妥议,方才停战。等到汤督到杭,复与满人订了简约:一改籍;二缴械;三暂给饷项,徐图生活。满人料不可抗,唯唯听命,自是全城遂安。(浙江独立,也算迅捷,且有女志士先入抚署,尤为特『色』。)后来增抚等人,都由汤都督释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长江流域各省,多半光复。只湖南都督,改推议长谭延。焦、陈二人,被革军查出违法的证据,将他枭首,复枪毙焦党数名,稽查数天,仍归平靖。(回应上文。)只驻扎信阳的袁大臣,奉了回京组阁的谕旨,先遣蔡廷干、刘承恩到武昌,与黎都督议和。黎都督定要清帝退位,方肯弭兵。经蔡、刘二员再三商榷,统不见允,只得回复袁大臣。袁大臣见议和无效,默默的筹划一番,复召冯、段二统领,密议办法,将军事布置妥当,才拟启程北上。(成算在胸,可南可北。)袁未到京,宣誓太庙的日期已至,摄政王率领诸王大臣到太庙中,焚香烛,叩头宣誓。誓文云:
维宣统三年十月六日,监国摄政王载澧,摄行祀事,谨告诸先帝之灵曰:惟我太祖高皇帝以来,列祖列宗,贻谋宏远,迄今将垂三百年矣。溥仪继承大统,用人行政,诸所未宜,以致上下睽违,民情难达,旬日之间,寰『逼』纷扰,深恐颠覆我累世相传之统绪。兹经资政院会议,广采列邦最良宪法,依亲贵不与政事之规制,先裁决重大信条十九条。其余紧急事项,一律记入宪法,迅速编纂。且速开国会,以确定立宪政体,敢誓于我列祖列宗之前。随即颁布宪法信条十九条。
(一)大清帝国之皇统,万世不易。
(二)皇帝神圣,不可侵犯。
(三)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
(四)皇帝继承之顺序,于宪法规定之。
(五)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皇帝颁布之。
(六)宪法改正提案权,属于国会。
(七)上院议员,由国民于法定特别资格公选之。
(八)总理大臣由国会公选,皇帝任命。其他国务大臣,由总理推举,皇帝任命。皇族不得为总理及其他国务大臣并各省行政官。
(九)总理大臣受国会弹劾,非解散国会,即总理大臣辞职,但一次内阁,不得解散两次国会。
(十)皇帝直接统率海陆军,但对内使用时,须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
(十一)不得以命令代法律。但除紧急命令外,以执行法律,及法律委任者为限。
(十二)国际条约,非经国会议决,不得缔结。但宣战构和,不在国会会期内,得由国会追认之。
(十三)官制官规,定自宪法。
(十四)每年出入预算,必经国会议决,不得自由处分。
(十五)皇室经费之制定及增减,概依国会议决。
(十六)皇室大典,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十七)国务员裁判机关,由两院组织之。
(十八)国会议决事项,由皇帝宣布之。
(十九)第八条至第十六各条,国会未开以前,资政院适用之。
颁布以后,在清室已算让到极点,与民更始。可奈民心始终不服。两广、安徽、福建等省,又次第举起独立旗来,正是:
人意难回天意去,民权已现帝权终。
鄂师一起,四方响应,中国之不复为清有,已可知矣。昌、萨镇冰辈,率全国之师,对付一隅,屡战未捷,是岂皆、萨二人,韬略未娴,不堪与黎军敌耶?周武有言:“纣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观于清末,而古人之言益信。至若载澧摄政,仅二年余,此二年间,亦非有大恶德。但以腐败之老朽,痴呆之少年,使『操』政柄,猝致激变,载澧亦不得谓无咎焉。迨各省告警,云集响应,始有宣誓告庙之举,晚矣。故本回只据事直书,而瓦解土崩之状,已令人目不胜接,徒有浩叹而已。
喜欢。
第99章 革命军云兴应义举摄政王庙誓布信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