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章 量力而行[1/2页]

我真没想这么红 二马路野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首歌能不能红,谁也没法保证。
     不是说歌曲本身的质量够好,这首歌就一定会受到大众的关注,进而上榜走红。
     发行的时机、歌曲与歌手之间的契合度,甚至,发行之时遇上的一些国家大事,也有可能对歌曲的销量造成影响。
     历史上,不乏发行之初无人关心,后来又因为某个契机而突然翻红的作用。
     要说质量,那些突然翻红的歌曲,有一首算一首,质量都挺不错的。可它们为什么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没能立刻走红呢?想一想,大多都是因为‘生不逢时或者‘所遇非人。
     再看苏谨言拿出来的这首《舞娘》。
     要说在女生之中的传唱度,它肯定比不上同一时期的《听海》、《约定》、《勇气》等名曲,但换个角度,要说在男性粉丝心中的评分,显然还是《舞娘》的排位更靠前一点儿。
     毕竟男人都是视觉生物,心思也不如女生那样感性。
     假如有两个舞台,左边是一名嗓音好的如同天籁一般的女歌手,抱着根话筒,原地不动的站在台上,唱着那些婉转凄切的抒情歌;另一边,右侧的舞台上,则是一名以身材火辣着称的唱跳歌手,带着一群美女伴舞在台上劲歌热舞。男性观众们会选择观看哪一边的表演?
     毫无疑问,绝大多数男性观众都会把视线转向右方,一边举着荧光灯,一边迎合劲爆的节奏,随着那位唱跳歌手一起,跳跃躁动。
     张怡倩也是一位以唱跳为主的女歌手,她的粉丝群中,大多都是男性。
     事实上,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苏谨言才放弃了传唱度更高的《约定》、《勇气》等抒情慢歌,给张怡倩准备了这么一首《舞娘》。
     当然,‘量身定制只能提高一些胜算而已,这首歌能不能在张怡倩手里唱红,苏谨言心里并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也不敢拍着胸脯给她打包票。
     作为歌手,张怡倩心里比苏谨言更加谨慎。
     知道这件事不是那么容易,所以,为了给自己再加点儿胜算,张怡倩拿出了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了专辑的筹备工作之中——原本打算过完元宵之后再走,就是因为苏谨言拿出来的这首歌,张怡倩放弃了多住几天的念头。在正月十四,也就是歌曲到手后的第二天,她便先一步踏上了‘返城复工的路,回到了工作室的所在地,开始鼓捣起了编曲的事儿。
     不仅自己先走了,张怡倩原本还打算带上苏谨言,让他以词曲作者的身份,一块儿参与到编曲工作中去。
     提议来的有些突然,让苏谨言有些意外。经过短暂的考虑后,他毫不犹豫的婉拒了张怡倩的邀请。
     倒不是嫌麻烦。
     距离春季开学没多少日子了,按照苏谨言的计划,再过几天他就该启程去上京,回学校去办理‘注销休学的手续了。而苏常英三人合力开办的工作室,位置就在上京边上的卫星城里,两地之间也就几十公里的路程。也就是说,苏谨言如果答应下来,也不过就是早出发几天的事儿,并不会影响到他原有的行程安排。
     关键还是因为苏谨言没有那个能力。
     作为一名管弦系的学生,苏谨言主修大提琴专业,兼修单簧管,对双簧管、中提琴、小提琴、长号、圆号、小号、长笛等乐器也略有涉猎。要说摆弄乐器的技术,他还是练得挺熟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在编曲一道上也有天赋。
     打个比方,演奏乐器好比切墩。把某种乐器练得很熟,相当于非常了解某种食材的内部结构,不管你是打算炖着吃,还是要炒着吃,只要你说出来,就能给你切成大小合适的模样。
     而在这个‘厨房里,编曲家对应的却是大厨。他要做的是,把各种材料融合到一起,做出一盘好菜来。
     会切墩,就一定会炒菜么?答案是否定的。
     同样的道理,会玩乐器的人,未必就能担起编曲的工作。
     《舞娘》这首歌,歌词是直接照搬过来的,谱子也是自己依靠专业能力扒下来的。要是没有这份记忆,光凭苏瑾言自身的音乐功底,他十有八.九连作曲都搞不定。就这种‘半桶水晃荡的水准,他又怎么敢冒然插手编曲一事呢?
     献丑不如藏拙,省的坏了自己的光辉形象。这点儿自知之明,苏瑾言还是有的。
     “想什么呢?”
     “呃。”被姐姐从愣神中喊醒,苏谨言转过头,呆傻的挠挠后脑勺:“没想什么,就是发呆。”
     “要是闲着没事,过来给

第14章 量力而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