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的苏州城,杨柳依依,烟雨朦胧。
林如海府邸坐落在城中最幽静的巷弄深处,青砖黛瓦掩映在葱茏绿意之中,处处透着书香门第的雅致。
客院内,几株海棠开得正艳,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铺满了青石板小径。
林府的宅院宽敞,客院中光有上房就有四间,只有林淡和林清两个主人,带着两个书童居住,可以说十分宽敞了。
“啪”的一声,林清将手中的包袱扔在雕花木榻上,迫不及待地穿过回廊,去隔壁找自己的二哥。
廊下悬挂的铜铃被风拂过,发出清脆的声响。
“二哥!”林清一屁股坐在林淡对面的黄花梨木椅上,震得案几上的茶盏微微晃动,“好端端的自家房子不住,为何要来林府借住?”他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困惑。
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棂,在林淡手中的书卷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缓缓抬头,看了眼自家弟弟。林清今早听闻林如海来访,竟脚底抹油溜掉了,此刻脸上还带着几分心虚的红晕。
“老三”林淡合上书本,唇角微扬,“为兄明年想考院试你是知道的。”他声音不疾不徐,如玉磬般清越,“林大人可是今科探花,如今有了机会我自然想要多请教一番。”他说得脸不红心不跳,修长的手指轻轻摩挲着书脊。
林清眨了眨眼,半信半疑:”就为这个?”
“自然不止。”林淡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压低声音道:“若真有幸一次考过成了秀才,苏州府的府学到底不如国子监。若林大人肯牵线,为兄岂不是多一条出路?”
这番话七分真三分假。
前一句的请教确有诚意,后一句的牵线却是纯纯的忽悠。
林栋早就告诉儿子,只要能考中秀才,祖母的娘家侄子定能将他送进京城国子监读书。
但这些林清全然不知,此刻听哥哥这么说,只觉得醍醐灌顶。
“还是二哥想得长远。”林清恍然大悟,眼中的疑虑一扫而空。
他起身时衣袖带起一阵微风,卷起案几上的一片海棠花瓣,“我这就回去温书,不打扰二哥用功了。”
待弟弟的脚步声远去,林淡从书箱中取出一本《诗经》,整了整衣冠,往林如海的外书房去了——这是一早两人就约定好的。
穿过曲折的回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远处传来丫鬟们细碎的脚步声和低语。
外书房门前,常随林仁早已候着。见林淡到来,恭敬地行了一礼:“二公子来了,老爷正等着呢。”说罢轻轻推开雕花木门,躬身退下。
林淡一进门,就看见林如海抱着一个小婴儿在窗前踱步。阳光透过薄纱窗帘,为这对父女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
“贤弟快来。”林如海转身招呼,眉宇间的愁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掩不住的欢喜。
林淡走近,终于看清了这个在原着中让无数读者心疼的黛玉。
在大红色绣着缠枝莲纹的襁褓中,八个月大的黛玉粉嫩的小脸如同初绽的桃花,吹弹可破。乌黑柔顺的胎发稀稀疏疏地贴在小脑袋上,在阳光
第21章 初见黛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