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苏州城,杨柳依依,暖风熏人。
午后一匹快马踏着青石板路疾驰而入元和县,马蹄声惊起路旁几只麻雀。马上之人汗湿重衫,却顾不得擦拭,直奔林府而去。
34;夫人!扬州来信了!34;小厮气喘吁吁地捧着信笺跑进内院。
崔夫人正在核对这个月的家用账目,闻言手中毛笔一顿,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一朵黑花。她接过信笺,拆封的手竟有些发抖。待看清信中内容,那双平日里总是沉稳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34;快!快去县衙请老爷回来!34;崔夫人连声吩咐,又怕下人说不清楚,亲自提笔写了张字条。待送信的人走后,她将家书又细细读了三遍,指尖轻轻抚过34;户部尚书陈大人34;几个字,嘴角的笑意怎么也压不下去。
张老夫人的佛堂里檀香袅袅,老太太正一粒一粒地捡着佛豆,口中默念佛经。
忽听外面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崔夫人人未到声先至:34;娘!天大的喜事!34;
待崔夫人将事情原委道来,张老夫人手中的佛珠34;啪嗒34;掉在地上。老人家颤巍巍地站起身,对着菩萨像深深拜了三拜:34;佛祖保佑,我林家祖上积德啊!34;
34;只是...34;崔夫人突然想到什么,眉头微蹙,34;初十就在三日后,这一路舟车劳顿...34;
34;糊涂!34;张老夫人笑着打断儿媳,34;我这把老骨头还经得起折腾。倒是曦儿年纪小,总不能跟着你们快马加鞭。这样,你们夫妻先行,我带着曦儿慢慢走,初九定能到扬州。34;
崔夫人这才如梦初醒,连连称是。
婆媳二人又商议了些拜师礼的细节,张老夫人催促道:34;快去准备吧,这等大事马虎不得。对了,记得多备些苏州特产,给陈大人也捎些我们这儿的碧螺春。34;
与此同时,元和县县衙二堂内,萧承炯将一纸文书呈给林栋:34;林大人,您看今年的巡捕日程这样安排可否妥当?34;
这已是萧承炯到元和县赴任的第五日。原以为在兵部历练过两年,当个小小县丞不过信手拈来,却不想,上任第二日便接连闹出笑话。
那日,他跟随县令林栋等人下乡督导春耕。甫一踏入田间,便被浓重的乡音绕得云里雾里。尽管林栋温言宽慰34;十里不同音,此乃常情34;,他也不断自省考虑不周,但心底仍泛起丝丝窘迫。
待主簿呈上告示,他瞥了眼满纸大白话,忍不住皱起眉头,直言文采不足。主簿憨厚地挠挠头,笑称自己才疏学浅,而林栋投来的目光,却让他隐隐觉得有些意味深长。
直到村民们围拢过来,他才如梦初醒——乡间百姓大多目不识丁,这告示本就无需华丽辞藻,浅显易懂才是王道。
更尴尬的是,当他错把杂草认成秧苗时,村民们投来的异样目光,还有林栋与主簿欲言又止的神情,都让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反观林栋,挽起衣袖就下田劳作,还能精准指导播种技巧、预测天气变化,这鲜明对比,直羞得萧承炯面红耳赤。
此前,萧承炯着实有些看轻元和县衙众人。赴任前,他特意调阅了县令林栋的履历,见其在县丞任上蹉跎十数载,政绩平平,心中便先
第50章 水土不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