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的扬州浸润在烟雨之中,细密的雨丝织就一张朦胧的轻纱,将整座林家宅院笼罩其中。
书房中的林淡站立窗前,看着眼前的雨雾,心中紧紧绷起。
小黛玉的先天体弱,林淡是知晓的。
自这孩子寄养在林府后,他便央求母亲遍访江南名医。那些须发皆白的老者轮流为黛玉诊脉后,得出的结论出奇一致:先天不足却不致命,若能精心调养,虽不能痊愈,但可保八九分康健。只要不过度忧思操劳,活到知天命之年并非奢望。
穿书之初,林淡只当黛玉体弱是造化弄人。毕竟即便在现代医疗条件下,先天不足的婴孩也不在少数,更何况是在这医疗条件简陋的古代。直到他亲眼见到贾敏,才惊觉其中另有隐情。
那日初见贾敏时,这位刚生产不久的贵妇人瘦得惊人。若非亲眼所见,任谁也不会相信她数月前才诞下婴孩。林淡原以为这是个人体质使然,却在暗中打听后得知了一个骇人的事实:近三十年来,京城以瘦为美的风气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虽说这世道本就崇尚女子纤弱,但江南女子较之北方本就娇小几分。加之林淡平日里接触的闺阁女子有限,竟从未察觉其中异样。
令林淡震惊的是,京中贵女们为追求34;楚腰纤细34;,竟将束腰、节食视为闺阁必修,连孕期都不肯稍作松懈,贾敏亦是。得知此事时,林淡险些破口大骂——这样的母亲,孩子若不先天不足才是怪事!林淡终于明白黛玉羸弱的根源,早在娘胎里便已埋下祸根。
细细想来,原书中的黛玉可谓祸不单行。先天不足只是开端,随后又遭毒饭菜所害,婴儿时期更因下人照料不周而雪上加霜。最令人发指的是,这时代某些蒙古大夫的34;偏方34;——孩子生病饿一顿、哭闹饿一顿,简直是在摧残本就孱弱的小生命。
烛火在青瓷灯盏中摇曳,将林淡的身影投在书房的墙上。他指尖轻抚过朱怀之送来的教学札记,泛黄的宣纸上,蝇头小楷密密麻麻排布着从启蒙到及笄的课程安排。每日两个时辰的讲学,竟要绵延十二年之久。这与原着中那个34;五岁启蒙,七岁通四书34;的神童形象相去甚远。
林淡闭了闭眼,他没想到:原书中林如海对黛玉的看重,充作男儿教养,竟也是导致其早夭的重要推手。
关于黛玉初入贾府的年纪,后世学者众说纷纭,但无论如何不会超过十岁。
林淡忽然惊觉其中蹊跷。他自己虽也是十岁学完四书,但那是在已识字且有所涉猎的基础上,且除了读书习字外诸事不理。
而黛玉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女红针织亦是不凡。一个不足十岁——甚至可能只有六七岁的孩子要达到如此成就,即便天资再高,也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她牺牲了所有玩乐时间,甚至可能连睡眠都不足!小小年纪就耗尽了心血!在踏入荣国府前,黛玉身上的buff已然叠满:先
第63章 海恩法则与黛玉早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