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多次去村里探望好友,亲眼目睹了好友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那些治理贫困村的经验,此刻不正是他需要的吗?
打定主意,林淡不再犹豫,提笔开始打草稿。他将好友讲述的每一个细节都细细回想,一一记录下来,然后筛选出能用的部分,进行细化、增减。时间在笔尖悄然流逝,殿试不比会试,时间紧迫,容不得他反复推敲。打完草稿,简单罗列大纲后,他便直接在卷面上作答。
林淡全神贯注,笔下如有神助,文字行云流水般倾泻而出。等他终于写完,停下笔时,才惊觉距离交卷仅剩半炷香的时间。他抬起头,猛然发现一个身影站在面前,心中一惊——竟是皇上!他沉浸在答题中,竟全然不知皇上何时走下龙椅,又在他身边站了多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事实上,皇上半个时辰前就开始巡视考场,尤其对前十名的卷子格外关注。此次殿试题目是皇上亲自所出,林淡猜对了他的心思,皇上正是想通过这道题,筛选出真正能办实事的人才。在巡视过程中,皇上看了众多卷子,不是泛泛而谈,就是漏洞百出,唯有林淡和沈景明的文章让他眼前一亮。
相较之下,林淡的文章更是令他震惊,内容详实具体,仿佛照着做就能解决灾荒问题,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赈灾钦差所写。皇上心中暗想,这林淡莫不是上天赐予的治国良才?不,一定是师兄林开升送给他的治世名臣!
贡士们交卷后,拖着疲惫且饥饿的身躯各自回家。林淡也不例外,他腹中饥饿,却无心进食,回到家中草草吃了几口,便沉沉睡去。这一场殿试,耗尽了他全部的精力。
而留在宫中批改试卷的大臣们,此刻也是眉头紧锁。
策问不同于诗赋、杂文,文采并非首要,关键在于能否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些贡士文采出众者众多,但面对如此具体的赈灾问题,大多不知如何作答。在众多试卷中,林淡的文章脱颖而出,作为会元,他的卷子第一个被审阅,大臣们一看便知这是一篇上佳之作。再看其他卷子,更觉林淡的文章无人能及,状元之位非他莫属。更何况,本朝尚未出过三元及第之人,这等祥瑞,怎能错过?
榜眼之位也毫无争议,沈景明的文章同样出色,当之无愧。但探花的人选,却引发了一番争论。会试第二名的任学海和第三名的立琛,文章各有千秋,难分高下。
“探花就定立琛吧,他长得更好些。”皇上的一句话,为这场争论画上了句号。在本朝,探花的含义早已不同于往昔。唐代时,探花只是进士庆典中的陪衬;北宋开宝年间,才特指殿试第三名;最初,因唐朝探花使的缘故,探花郎还注重相貌,如今,只有在第三名、第四名难分伯仲时,才会考虑相貌因素。
殿试次日,便是放榜之日。
天还未亮,林淡便再次来到宫中。这一次,他站在金銮殿外,与其他贡士一起,静静等待着命运的宣判。一刻钟后,礼部大人手持名单走出殿门,与此同时,另有礼部官员拿着另一份名单,前往宫门外张贴。
“此次新科进士,一甲前三名,状元林淡,榜眼沈景明,探花立琛。”
听到自己的名字,林淡只觉一阵眩晕,仿佛置身梦中。三元及第,这个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竟真的实现了!这一刻的喜悦,比当年拿到高考录取通知书时更甚。他按照礼仪跪倒在地,叩谢皇恩,心中满是对自己多年努力的欣慰。
礼部大人继续宣读二甲进士名单,任学海位列二甲头名,也就是传胪。虽说二甲头名看似风光,但在日后的官场生涯中,二甲的名次差异并不会带来太大影响,人们提及,也只会简单说一句“二甲进士”。而二甲最后一名与三甲头名之间,差距却如同天壤之别,三甲进士素有如夫人之称想要位极人臣,自是难上加难。
林淡站在人群中,望着天边灿烂的朝霞,心中暗暗发誓:今日荣耀,只是起点。
喜欢。
第107章 三元及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