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25章 分层[2/2页]

职场小聪明 翟晓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层,是现实存在。无论是经济上的贫富分化,还是文化上的认知差异,它都决定了“人以群分”的基本逻辑。你想要向上爬,必须进入新的话语体系、新的社交规范、甚至是新的自我叙述方式。
      但你也说得非常好:“可能换来的,还是厌恶。”是的,这正是许多“阶层流动者”最大的痛苦来源——他们两头不讨好:
      ?
      原来的群体觉得你“变了”、“脱离了我们”;
      ?
      新的群体觉得你“没那种气质”、“终归不属于这里”。
      这种状态有一个名字,叫做“漂浮阶层(Floating
      Class)”,他们不是没能力进入上层,而是在心理、文化和习惯上始终是边缘人。他们努力融入,却不断被提醒“不属于”。
      ?
      四、我们是否注定被标签定义?
      社会结构往往固化了某些判断:“你被讨厌了”,于是你是“问题人物”;“你穷”,于是你“不努力”;“你情绪敏感”,于是你“不成熟”。
      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被讨厌,不是因为错了,而是因为不合时宜地存在着,是因为我们让别人的舒适区受到了威胁。
      这时候,真正重要的不是别人怎么看你,而是你如何选择去活:
      ?
      是在别人的眼光里设定自己的人生定位?
      ?
      还是在自己的价值感中继续走下去,哪怕孤独、哪怕痛苦?
      正如哲学家海德格尔说的:
      “人是一种被抛入世界的存在。”
      我们没有选择出生的社会结构与身份标签,但我们有选择面对与回应的方式。
      ?
      五、那我们该怎么办?
      这不是一个励志剧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内心选择:
      ?
      如果你已厌倦撕裂,那就好好待在舒适区,找到与你灵魂频率一致的人,慢慢活,清清淡淡也未尝不是一种尊严;
      ?
      如果你愿意搏一搏,那就接受可能遍体鳞伤的过程,但请记得,不必迎合所有人的喜欢——因为人活着,不是为了被所有人喜欢,而是为了不违背自己的存在本身。
      也许最后你会发现,真正的尊严,从来不在于他人给予的接纳,而在于你能不能在孤独中守住自己的光。
      ?
      如果要总结你这段话的灵魂,我会说:
      你不只是问一个人的命运,你是在问人如何在他人的否定中找回自己的肯定?
      这不是一时的困惑,而是整个人生的课题。

第725章 分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