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郑县令发放卷子和试题后,回到内堂坐下。
      唉声叹气。
      两年一度的煎熬时刻,又到了。
      人才选拔,也是考察地方官员政绩的标准之一。
      其实整个淮南府都人才凋零,其他县的科举情况,也不怎么样。
      但比起成阳县一个秀才都没有,又好上那么一点。
      全靠同行衬托,郑县令的日子苦极了。
      每次院试,他都被知府拎出来当反面教材,同时还要逼问他:
      “这回也是一个都没有吗?”
      “今次能不能有一个?”
      “这官还当吗?”
      世人皆以为,郑县令痛苦的根源,是院试。
      其实,痛苦早从县试就开始了。
      县试的通过人数没有限制,全由地方决定。
      但当考过的童生素质太差,县令也会受到牵连,被一并处罚。
      郑县令已经好几次,被淮南府知府骂到脸上:
      “郑寒之,你看看这几个书蠹朽木,也配呈到本府面前吗?”
      “你的进士到底是不是自己考上的?”
      “简直丢尽栗山关氏的脸面!”
      想起这些,郑县令的头就大。
      唉。
      科举为什么不能五年一次呢?
      呜,再不行他就辞官,还乡养老……也不行。
      栗山关氏就是个枷锁。
      一日考不出功名,关家人一辈子都要背负骂名。
      因着成阳县文教凋零,年轻人才缺乏,县试的阅卷官都无人可用了。
      全是老家伙。
      其中一个,还只是区区秀才。
      这也是郑县令被嘲的点之一,他在同侪中完全抬不起头。
      郑县令如今的心情,可谓是,闭上眼睛就是天黑。
      救命啊。
      “今年的考生中,可有什么出彩的?”郑县令有气无力地问。
      阅卷官梁大人谄媚道:
      “最出彩者,当属栗山关氏关泓一关少爷呀。下官见关少爷气质斐然,文采翩翩,大有文曲星下凡之事,今番定能……”
      “行了行了!”郑县令焦躁地打断他的话。
      本来就烦了,还说这些。
      关泓一什么水平,他能不知道吗,贸然送到知府跟前,就是自取其辱。
      知府指不定雷霆震怒,把他和关泓一各人打十大板呢。
      这群下官,别的不行,光会推他入火坑。
      真是一点人事都不干。
      县令的亲侄子都不行,各位阅卷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齐齐低下了头。
      郑县令:……
      烦死了!
      从日出到西斜,官老爷们坐得,屁股都疼了。
      郑县令也从一开始的坐立不安,到自暴自弃,最后心灰意冷。
      卷子收上来时,他都不想看了。
      “你们先看吧。”他萎靡地摆摆手。
      “觉得哪些好的,再一并提交给本官终裁。”
      这样做倒不违规,往年也是如此操作。
      否则考生多时,百多份卷子,县令一一看过去,要看到几时?
      自然是下头的阅卷官先审,优中选优,再由县令最终决定。
      “是,大人。”
      几位阅卷官齐齐应道。
      其中,梁大人脸上,闪过一丝笑意。
      阅卷紧张有序地开始了。
      说是科举公正,众生平等。
      但阅卷官都是在官场上混的,谁还没点为官之道呢?
      就比如,由于成阳县是小地方,县试不设誊录。
      大家不约而同地,先研究过本县名人大族考生的字迹,评分时加以优待。
      旁的且不论,至少,关少爷的得

第119章 阅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