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0章 张老师去追凌小姐[1/2页]

上海弄堂里吃泡饭的咪道 用上海话写作的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作者:沈东生
      1、
      黄伯伯言之凿凿地讲,肖光棍真的发疯了……
      张老师还是不敢相信,一个好端端的肖光棍,哪能突然之间,说疯就疯了呢……
      还有,一个发疯的肖光棍为啥要讲“凌小姐已经死了?”张老师心里有了疑惑。
      张老师疑惑地看着正在走远去的肖光棍,看伊步履蹒跚,路走得跌跌冲冲,一路走,一路哈哈大笑,笑成了一副癫狂的样子,张老师这才相信了,肖光棍是真的疯了。心里就感觉到一阵寒渗渗寒渗渗的凉意,凉彻心扉。
      想想,人啊,真是脆弱。
      再仔细听过去,又听到在肖光棍狂笑的间隙,嘴巴里还在念念叨叨,还在讲不停地讲着:“凌小姐死掉了,凌小姐死掉了……”字字清晰,像在念咒语,听得张老师心里发毛,浑身毛骨悚然……
      张老师脑子里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自言自语地讲:“难道凌小姐真的死掉了?”
      黄伯伯听到了,吓一跳,赶紧讲:“神经病的闲话哪能好听,伊是咒煞人不偿命,听不得,听不得。”
      张老师虽然晓得神经病的闲话不好相信,心里还是弄不明白,肖光棍为啥一定要咒“凌小姐死掉了”呢,肖光棍跟凌小姐有啥交集?发生过啥事体?
      这个辰光,又听到不远的地方传过来有人在窃窃私语:“要死快了,侬看看肖光棍多少作孽……”“是呀,害人呀,断命的凌小姐也要不得好死……”张老师正想听听还会讲点啥,闲话突然戛然而止,想必是看见了张老师,收牢了闲话。
      是啥意思?张老师愣神了。
      黄伯伯当然也听到了闲言碎语,弄堂里闲言碎语多的是,伊是听多了,虱多不痒。
      黄伯伯却看到看到张老师呆笃笃地出神、一副想心思的腔调,晓得,闲言碎语张老师听进去了,黄伯伯不想让张老师卷进闲言碎语当中去,也不想让张老师晓得弄堂里发生过大哭小叫的事体,更加不想让凌小姐再在张老师心里产生负面印象,侬想想看,张老师还不晓得凌小姐破了相,一旦晓得了,凌小姐在张老师心里肯定会减分,再加上一弄堂的闲言碎语,真会弄到一拍两响,拆散一对鸳鸯,就可惜了。赶紧拍拍张老师的臂膊,打断张老师的思路,讲:“好唻,不要七想八想了,
      一向做事体较真的张老师心里还是在琢磨,伊弄不明白,弄堂里的人,向来是同情弱者的,帮弱者讲两句闲话,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体。为啥弄堂里的人也要咒凌小姐死呢?
      黄伯伯劝解讲:“弄堂里的人就是欢喜嚼舌头,啥叫人心不古?侬总归晓得的,听不得,听不得。”
      难道真是人心不古?
      张老师记起来了,小辰光,听外婆讲过,外公就是被仇人咒死的。所以,外婆经常讲,人是咒不得的,被人一咒,板钉要倒霉。
      外公还真是被咒死的,外公的死,是张老师一家门的痛。
      民间有一句俚语,叫做“盐钵斗里出蛆了。”意思是讲盐里厢不会生蛆的,是形容不可能发生的事体。但是,盐钵斗里生蛆的怪事,偏偏在外公手里发生了。
      解放前头,张老师的外公在屋里的弄堂口,开了一家酱坊,啥人想到,有一阵,酱油里厢,盐里厢竟然生蛆了。
      外婆讲:“外公被人害了,蛆是被仇人放进酱油里跟盐里厢的。”
      到了这个种辰光,蛆是被人放进去的,还是本身生出来的,已经没有人关心了,重要的是,从外公作坊里买回去的盐跟酱油里厢确实有蛆,还在游动,不能吃了。拷一碗酱油,买一包盐,没有多少铜钿,要紧的是,外公的作坊开在弄堂口,相邻相舍的,竟然卖生了蛆的食品,是害人嘛,哪能好作兴做出这种缺德的事体……从此往后,弄堂里骂声一片,外公信誉没有,生意没有办法做了,人也被连骂带咒,困倒了眠床上,没有多少辰光生起了毛病,又气又病,就翘了辫子……
      只有外婆还坚持讲,是有仇人把蛆放进了酱油跟盐里厢的。是有人要咒外公死,不过有啥用场呢?店关掉了,外公也已经被咒死了。
      现在想想,世界确实有不公正的事体,张老师这样一想,一个有文化的张老师也迷信起来了,愣神间,一种不祥的预感,让张老师心荡了起来,为凌小姐担心起来,也隐隐为自家担心起来,担心遭遇不公。
      “有啥好多想的,快点去追凌小姐要紧。追回了凌小姐最重要。”黄伯伯继续打岔,想催张老师快点离开是非之地。
      张老师还没有回过神来,心里还是在发毛,总觉着还有自家不晓得的事体发生过,想问问清爽,自家不在弄堂里的一段日子,弄堂里到底发生了啥事

第110章 张老师去追凌小姐[1/2页]